Facebook好友的帖子我怎么只能点赞,怎么看到别人是点__

点赞就是在点红心。

据外媒报道,Facebook计划更改用户帖子的点赞显示规则,将由原来的显示点赞总数改为展示部分点赞者名字,这些露出的点赞者名字将是发帖者和浏览者的共同好友。

点赞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是否提问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微博,什么是点赞?

一、首先你要知道微博是什么?

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类的社交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二、其次,你要知道点赞是什么?

“点赞”为一网络语言。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络或社区的“Like”功能,西方原意为基于投票制的统计功能。表示对某个内容的赞同、喜欢和支持,通常设计成大拇指形状的赞成,反对或中性等按钮以供快速点击和实现统计功能。

而在东方则引入并翻译为“赞”功能,形成“点赞”一流行网络语言,并衍生为对某人表示喜爱和支持,并演变为更为形象的心形或笑脸标志。也就是在网络上面其点赞数量表示“人气”或“关注度”,意味着越多越好。

随着网络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更新和进步,点赞也出现商业推广的虚假点赞、求赞和集赞,涉及个人隐私、心理情感,道德甚至法律问题,现在点赞一词也可以表示为加油等其他引申含义以适应社会正能量的需求。

三、你的问题:在微博里面点赞是什么意思?

操作方式:浏览器访问新浪微博,在某一条别人发布的微博信息上点击“大拇指”。

常见点赞的动机,即行为模式:

1、常见模式:“这条信息、图片不错,感谢分享,又懒得回复或者想不到回复什么,点个赞。”这是点赞最重要的原因。点赞是一种参与过程,表示认同点赞对象,也认同此社交平台;

2、互动模式:彼此非常熟悉,为了维护这种关系,才会出现互动式点赞行为。内容无所谓,关系很重要;

3、利益模式:投票、广告、朋友圈出现公共账号推出优惠活动、朋友发布一定数量的赞的要求,等等,有一种“被点赞”的感觉;

4、存在感模式:点赞即存在,类似于聊天中的“呵呵、嗯嗯”等,是微信使用的一种态度;

5、偶像模式:你是我的男/女神,所以点个赞表示关注;

6、疯狂模式:不管信息是好是坏,见到信息发布后,总是习惯性地去点赞,“点赞族”便是如此;

微信开启了facebook功能会怎么样

1.Facebook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你的“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的“美国式微信”,且这种“美国微信”的任何用户都可以和你的“个人通信录”里的“微信好友”进行免费聊天,无需事先加“你微信通信录”里的人为好友。

2.与微信不同,你在Facebook上发“朋友圈”是开放给全平台的,任何人都可以翻阅,这点像微博,即便不是你的“好友”也可以评论和点赞。同时,如果你有一个好友在你的朋友圈进行了评论,不但Facebook平台上任何人都能看到他和他的评论,任何人还可以进一步看他的好友通信录,并与你、他的通信录里的人,像你一样用Facebook进行免费聊天。

3.Facebook是一个能把你的个人“微信”,肆意在Facebook上传播的平台,而且这种传播还不受你的控制。与中国微信比,这种传播几乎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Facebook会不断给你推荐好友,除了直接推荐好友,还会通过告诉你B某某是你A好友的好友,然后给你推荐B某某。

4.Facebook的“加好友”功能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只起到双方的一个标记作用。

小结一下,Facebook可以假借“推荐好友的名义”,像微博传播“个人公共信息”一样广泛传播你的真实社交关系。微博与Facebook的不同在于,微博社交关系仅是关注,被关注,博主和粉丝关系。

试想如果微信像Facebook这样做,你会接受吗?如果微博让你上传强社交关系,你会上传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骨子里有种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传承,大部分人把真实社交关系视为自己的资源,就好像你虽然想要见到封闭在皇宫和高高围墙里的王公贵族,但这绝非易事。

微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文化传承,微信加好友的先决条件,实际在每个人的社交关系里建立了一个中国人都十分喜爱的“围墙”。然后再在围墙里面“盖房子”,出路和大门都开在围墙上。现实的围墙也一样到处可见。图片可以看出美国主流的开放式建筑风格和中国隐私化的封闭建筑风格的对比。在美国,从美国总统官邸,特朗普棕榈滩海湖庄园,再到平常百姓的住宅几乎都是紧邻公路、开放、没有围墙的。Facebook的社交开放性就产生在这种环境中。多年前和上海很多广告公司打交道时,就发现和中国人不同,老外在各种各样的party和私人聚会中,都特别乐于主动介绍自己的各种朋友给大家相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