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机储存只有 64GB,系统占了 20GB,图库占了 20GB,微信一个软件也能占 20GB。
为了装下你喜欢的游戏,拍摄更多照片视频,你不得不频繁清理微信聊天记录——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用不了多久,你的手机储存空间又会因微信的膨胀而告急。
你为了换手机,转移微信聊天记录时,手机无法使用,如果中途微信崩溃你还得重新扫码续传。整个过程耗时长达 2 小时。
这不是拍电视剧,这就是咱们每个用户自己的故事。
在不少用户眼里,微信之于手机储存,就像一个黑洞,它日益增大,任凭你怎么清理,也无法阻挡它膨胀的脚步。
有商家曾推出过给 iPhone 扩容的服务,可以把一台 64GB 的 iPhone 扩充至 128GB、256GB 等储存空间。治标不治本,你以为当你的储存空间足够大,微信等汗血宝马就会放过这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吗?
为什么 App 体积越来越大
在讨论为什么微信能占据那么多空间之前,我们先聊聊 App 本身。
在应用商店里,如果你仔细看软件大小那一栏,会发现一般数值都大于 100MB,微信、QQ、微博、快手、抖音等常用 App 无一例外,游戏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单位是以 GB 来计算的。回顾 5 年前,一个 App 的体积通常也不过 50MB,有的软件甚至只有 10MB。
这与今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App 们的体积越来越大?
资深开发者董昭向品玩表示,这是一个趋势,开发者们把越来越多 App 需要的资源都放在了本地。也就是说,一个 App 的安装包内所封装的资源相比以前更多,例如多媒体缓存、针对不同机型适配的资源、第三方的接口等等。
一方面这些多媒体缓存相较于以前更加高清,本身体积就会增加,好处是本地缓存能给软件带来更快的加载速度,无需再从网上下载,另一方面,安装包里所封装的资源不一定全部都会被使用到,因此也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储存。
手机存储年复一年地增加,是推动这个趋势的最大动力之一。
“现在手机内存大,开发者们也都不在乎了。”董昭说。如今手机的储存空间的起步标准几乎已经定为 64GB,从前 8GB、16GB 等数值早已一去不复返,为的也是满足用户们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
安迪比尔定律
不过无论手机储存有多大,终有一天会被 App 们吃干净。
在 App Store,微信的起始大小为 281.8MB,但我的微信却占据了 46.5GB 的空间。微信提供的储存空间功能显示,其中聊天记录有 41.8GB,缓存 2.8GB。这些都是在我使用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此大体积的微信意味着我下次更换手机时,转移聊天记录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我不清理聊天记录,那么它还会越来越臃肿。其它的 App 们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它们几乎都会因为你的使用,遗留下越来越多的缓存,甚至是垃圾。无论你的手机储存有多大,最终都会被 App 们占满。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让人不得不提到安迪与比尔定律(Andy and Bill’s Law)。“安迪”指的是英特尔前 CEO Andy Grove,而“比尔”则指的是微软前 CEO Bill Gates。该定律来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会议上的一句笑话:“安迪给什么,比尔拿走什么。(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这其实就是说的软件与硬件在不断迭代过程中的关系:新软件总会耗尽新硬件所提高的任何计算能力。
微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它软件同理,草原有多大,它就能跑多远。安迪比尔定律同样适用于其它方面,无论每年处理器如何升级,软件总会将它的性能消耗干净。
近年来,照片从 800 万像素到 1 亿像素,视频从 2K 到 8K,网络从 3G 到 5G,我们从手机上所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了,图片更加高清了,网速也更加迅速了,这些都是软件、硬件与各项技术连年升级所带来的改变。
手机性能越来越好,但软件也会变得越来越臃肿,这将是一个趋势。
即使你不更换手机,软件也会保持自身的更新频率,这种频率通常是与系统的大版本迭代保持一致。拒绝更新系统是一个权宜之计,但可能会导致你无法用新功能,影响与他人交际。例如微信的“拍一拍”提供了撤回功能,却仅限于“最新版本微信”,“如果对方使用的不是最新版本微信,可能无法撤回”。
微信聊天记录有解决办法吗
说回微信,它占据空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聊天记录。
已经有很多用户呼吁微信提供云端储存聊天记录功能,即使付费也可以。但过去这么些年,微信仍旧不为所动。
2018 年,微信曾强调
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
在《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中,也明确写道“我们不会收集你的聊天记录。你在微信中的聊天记录会储存在你的终端设备,你可以选择自行备份、删除或在不同设备中转移”。想要保存聊天记录?老老实实放在手机上吧。
从隐私的角度来说,微信这么做的确有助于打消用户的顾虑,但留下了一堆麻烦。反观隔壁更年轻的聊天软件 QQ,采取了付费“漫游聊天记录”的方式。
普通用户可以漫游聊天记录 7 天,QQ 会员则可以漫游 30 天,超级 QQ 会员可以漫游 2 年,年费超级 QQ 会员则可以漫游 5 年。同时附带了《QQ隐私保护指引》。另一个即时通讯软件 Telegram 则直接让用户无需担心聊天记录的“备份”,它的聊天记录一直会存在于云端,无论你更换到什么设备上登陆账号,都可以浏览之前的聊天记录,并接收新的信息。
若是微信能够效仿,推出类似的聊天云服务,或许能满足一些用户的需求,但或许还会带来新的问题。
“他们都是有数据支撑的。”对于微信太占手机空间的问题,董昭称绝大部分用户不会因空间占据而苦恼,更多人其实烦恼的是聊天记录转移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微信自身知道该问题的存在。8 月中旬,微博账号@腾讯微信团队发布了一条“转移聊天记录的方法”微博,并称“我们不是在转移聊天记录,而是记忆在手机里不断被继承”。该条微博发出之后引来了用户的吐槽,不到一个小时,该微博最终被删除。
硬件厂商针对该问题推出了一些相应的功能。例如小米在系统中提供了“微信专清”的功能,帮助用户清理一些不必要的缓存,包括订阅号图片缓存、小程序缓存和游戏图片缓存等等,以此降低微信聊天记录的体积,降低聊天记录转移时间。而 OPPO 则在 ColorOS 11 中提供了微信聊天记录云备份功能,用户在云服务中开启后,便能每隔 7 天备份一次。OPPO 称 ColorOS 11 的安全密钥结合了硬件 TEE 与云端加密双重方案,保证端到端的加密性。
不过这些办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它们是从硬件出发,而非软件出发,如果不是用该手机,则仍然无法解决聊天记录迁移的难题——微信聊天记录的问题还是出在软件上面。
所以,你希望微信增加云备份功能吗?
文中采访对象董昭为化名
题图来自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