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互联网金融在分食传统银行的蛋糕,那么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则是在拨动通信运营商的神经。当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WhatsApp如此高的卖身价足以让运营商们再次寝食难安。

上周,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移动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人们在唏嘘这一天价的同时,运营商也该敲打下自己的算盘了。此前,WhatsApp联合创始人布莱恩称,WhatsApp并未“窃取”移动运营商的收益。相反,WhatsApp通过鼓励用户购买数据套餐使得运营商获益。如果真是这样,那欧洲五大电信巨头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就显得难以解释了。

也许一些数字更能说明是否存在“窃取”的行径。知名调研公司Analysys Mason近日发布报告称,全球OTT信息发送量有望在2014年达到20万亿条,比去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OTT短信发送量为10.3万亿条,而同期短信发送量仅为6.5万亿条。2013年,运营商短信服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近4%,不足1040亿美元。同时,英国研究机构Mobile Squared数据显示,2013年,仅WhatsApp的使用量就激增了233%。现在该服务用户已达4.5亿,流量则从日发送20亿条信息增至100亿条。

在亚洲市场,类似WhatsApp的应用层出不穷。韩国的Kakao Talk每天信息发送量为10亿。韩国网络公司NHN还在日本推出了语音发送服务Line,其用户量已经超过2000万,Line现已登陆PC平台,并与Skype展开竞争。类似的即时通信软件每天给全球移动运营商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这就给许多运营商摆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寻找数据计划价位平衡时,价格需要低到足以刺激需求,但又要高到能够弥补短信被蚕食的损失,同时OTT 等应用促使流量剧增带来网络扩容压力,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在这个市场补缺、零散业务被放大的阶段,运营商市场的外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短信业务日渐式微其实只是运营商传统业务被冲击的一个缩影。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被拉长,运营商利润被分流。也许对于运营商而言,在打响对未来发展机会的“争夺战”前,要先打好对既有利润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