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早前Facebook开启直播后,直播就成了各大媒体新一轮的竞技台,并且在不断“更新”以获得用户关注。IBT、ABC和NPR在一波创新中已初有成效,这些脑洞大开的开发实验,还真是为直播领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IBT:严守直播质量 只做观众所爱
这里的IBT是英国国际商业时报。他们在Facebook直播的基础上开启了三种直播形式:专栏作家的记者问答、嘉宾讨论、记者就地跟拍。IBT的社交媒体编辑Marc Vargas介绍说,目前观众对于IBT直播的评价很好,因为记者与观众直接接触,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所回应。
1、“从人到机 万无一失”
为了确保直播不出差错,IBT已经针对直播视频流程制定好了规则,还要对出镜记者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尽可能无压力地参与直播。记者在直播中就必须变身主持人,这对于有些人来说完全陌生的,也有一定难度,需要不断积累经验。IBT直播记者会有专门指导,告诉他们什么是重点、要与镜头进行眼神交流、表现出互动性,一面要吸引现有的观众继续观看,一面又要保证刚开始观看的观众迅速明白记者在说什么。
除此之外,直播设备也至关重要。用惯了高难度摄像机器的摄影师有时反而不知如何让手机直播也呈现出同样的效果。IBT团队为了避免以前直播时网络连接中断和声音录制质量差的问题,准备了专门用于直播的iPhone,还有外接麦克、打光设备、三脚架和Wi-Fi热点等辅助工具。
2、你爱“生吃” 我就“生”拍
或许是厌倦了演播室排演好的录制节目,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重。IBT编辑常常会重新利用直播视频,嵌入到文章当中,他们发现,相比较之下观众对未经处理的“生肉”视频评价颇高,因为这些视频中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一位名叫Paul Wright的记者曾经身处英格兰球迷之中被催泪弹攻击,那时的在线观众数量比事先排演好的视频就多多了(小编不禁要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