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功能篇1

2000年以来,web2.0技术发展迅速,以QQ空间、人人网、博客、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交媒体是一种能够赋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其最大特点是给予每一个用户参与创造并传播的能力。目前学术界对社交媒体的关注度相当高,但是其在档案网站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建设和完善基于互动参与功能的社交媒体的档案网站,对档案馆拓展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交媒体建立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服务理念将为促进档案馆拓展知识服务、改变档案馆未来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提供良好的契机。图1从不同角度对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一)增加档案馆访问量

将社交媒体模式导入到档案馆系统,成立档案俱乐部,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这将有利于形成多维互动的用户网络体系、构建用户互动平台、增强用户的粘黏度。利用朋友间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推荐方式,档案馆网络将迅速得到延伸,这种类似树状结构的“宗谱”和朋友间的关系脉络,有助于为档案馆的用户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新途径。因此,社交媒体平台将带动档案馆网络用户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形成档案馆庞大的用户群,有助于档案馆构建稳定、可靠、长期的人气网络。

(二)提高公民参与度

倡导对档案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馆藏档案的在线著录、在线抄录以及数字扫描和上传等数字化工作流程,通过集合社会公众的知识和力量加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使公众既能充分使用社交媒体的功能,又满足了公众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员的权利。

(三)提升档案馆服务力

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推送功能,将新的开放目录和馆藏资源及时主动地告知可能需要的用户,实现其优先享受馆藏档案资源的使用权;利用档案馆微博、电子邮件、RSS源等多种方式将档案馆动态信息、主题展览、培训讲座通知用户;利用社交媒体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设置图文并茂、形式丰富的展示平台来吸引更多的读者点击浏览开放的档案资源。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育培训,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支持近距离的语音通话功能,携带即时聊天工具,支持音频、视频、幻灯片,支持实验演示和操作,以上这些社交媒体的独特功能能够满足教育培训的基本需要。相比传统的实地培训学习,社交媒体在学员地域分布较广、实验操作安全性较高、教育教学组织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具有明显优势。

(四)扩大档案馆影响力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开展的数字记忆活动,鼓励公民捐赠私人照片并通过添加标签和描述上传到网站,使更多的公众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皇后区的历史。同样,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开展捐赠档案的行动。为了使更多的公众能查阅到档案,捐赠档案可以发展成网络捐档的模式。通过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搭建社交关系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该善举中来。社交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是通过行动做出榜样,并通过手机这种快捷的方式和途径,迅速影响身边的人和好友圈,这比单纯的口头号召更具有动员性,因此能够增强档案的影响力,提高档案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能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三、社交媒体在国外档案界的应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第一天发表的政府公开备忘录中就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代理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发布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1]还他组建了“新媒体工作站”,负责创新技术和应用推广的研究工作。2010年起,NARA正式实施“社交媒体计划”,其目标是促进联邦档案机构的透明、开放和合作。并在其内部新设立了创新办公室、国家文件解密中心等新的机构,以促进政府档案文件解密开放。

(一)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工具

如图2,NARA网站社交媒体的标签云,向我们展示了各种社交媒体工具与NARA信息服务战略之间的复杂关系。从2009年发布微博开始到现在,13个社交平台累计开创135个社交媒体项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工具作简要描述。Facebook是一种社交网络工具,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档案页,其中包括照片和个人兴趣,可以进行公开或私下留言,用户还可以加入其他小组,亚特兰大、波士顿、丹佛等城市的档案馆都已开通;Blog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以能够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地与他人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为一体著称,美国档案工作者博客(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胡佛黑板”(Hooverblackboard)、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博客(Narations)、全国解密中心博客(National Declassifica? tion Center)都已开通此平台;Flickr是一种图片分享工具,提供图片的存放、交友、组群、邮件等功能,能够将照片标上标签(Tag)并且以此方式浏览,国家档案馆通过“照片流”(Photo Stream)的形式共享九大照片组;You? tube是一种视频分享工具,用户可以利用该平台观看视频,上传影片,国家档案馆、乔治布什总统图书与博物馆等九大频道都已开通。[3]NARA正是利用这些工具来创建和实现与公众的交流。

(二)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效果

NARA与社交媒体的有效结合,扩大了档案文化在美国公众之间的社会影响力,是收集公民对档案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NARA在社交媒体战略实施后,就进行了严格的效果监管,由专门人员统计分析,定期公布调查结果,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社交媒体的工具类型以及用户类型、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档案馆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落实到各个细节,使社交媒体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依据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NARA网站发布的社交媒体应用数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这半年中社交媒体工具的月浏览人数制作成图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种应用的浏览数量不等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尤以Facebook和Flick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图片形式传播的档案信息受欢迎程度更高。

(三)NARA中社交媒体应用的基本经验

一是充分挖掘公民力量。2011年NARA在其官网上正式开通“公民档案保管员”模块。任何人都可以给网站上的资料和图片添加标签和注释说明,以方便搜索和索引,公众还可以对某一历史事件上传资料、图片、拟写文章。由于“公民档案保管员”模块的设立,在网上填写“注释说明”功能开通后仅两周,就为一千多页的手稿档案添加了注释和标签。甚至对于非英语语种的档案,公民不仅为其添加了注释而且还标注了翻译。

二是借助“维基”专业技术。2011年5月,NARA首开先河,开创“维基”项目。截止到2012年8月,总计有九万余份数字档案的复制件上传到维基百科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维基”将一张图片上传至维基主页时,其访问量在8小时之内就可以达到400万次。该数字无疑是惊人的,这种速度足见维基百科强大的传播力量。

三是利用社交媒体与各部门协同进行交流合作。除了我们熟知的即时通讯、视频、交友等网站外, NARA还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手机服务网站“Four? square”等社会网络运行商签订了相关协议,在该社会网络中建立美国档案网相关栏目的站点。例如,NARA已经在Facebook网站上建立了18个网页群落,其中包括:“历史上的今天”、“联邦登记”、“美国国家档案保存”等。利用人气社交媒体改善沟通合作和创作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交媒体的人气优势进行互补,这是NARA的战略技术。

四是充分发挥国家档案馆的领跑作用。如何巧妙地运用社交媒体,成为NARA的关键任务之一。作为负责管理白宫文件和其他联邦机构并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NARA必须身先士卒,先行使用这些技术。在NARA之中,许多工作人员都率先使用社交媒体,通过创建博客或Twitter(微博)与用户交流互动。此外,总统图书馆也都运用社交媒体圈,此种尝试绝不是轻率的技术使用,而是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合社交媒体,也为改善外界公众对档案馆的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现状

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Alexa上查询的结果显示,国家档案局网站是我国档案网站中排名第一的网站,全球综合排名为609,978位,而NARA的综合排名为:13,686。[5]同为档案信息网站,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当然,这里有经济、历史等原因,但是信息服务的欠缺是造成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通过访问国家档案局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综合档案馆网站,笔者对运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见表2:

档案网站大多只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开放,却忽视了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NARA的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档案馆在这方面显得较为贫乏,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国家档案局尚未使用社交媒体,而NARA的使用量超过20种,二者相差甚远。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网站调查与测评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的网上交互指标平均得分率仅为42.75%,其中最能体现交互功能的网上业务咨询、网上论坛得分普遍偏低,分别为0.21和0.23[6]。

我国档案网站应用现状的主要特点为:交互功能种类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和活力。在国内许多领域,即时通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综合性档案馆网站中仍未推广使用。档案馆网站交互功能的种类单一,有的档案馆网站除了电话、地址和邮箱外,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交流方式。大部分只有“网上问答”、“网上咨询”、“留言”模块,有的虽然设置了即时咨询栏目,但是回复速度慢,难以满足访问者的及时需求。综上所述,我国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建设粗糙、功能不配套、内容单一、形式以文本和图片为主、可利用率低、更新反馈慢、网站的管理人员不足、重展览轻服务现象严重、缺乏对档案利用的深化和改革以及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深入。

虽然中美国情不同、档情不同,但是两国档案馆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功能,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两国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同样的更高要求。因此,NARA应用社交媒体工具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档案馆的宣传推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公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推广为社交媒体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国内许多档案学者的个人博客,如“兰台家园”、“中国档案学研究”、“兰台天地”,以及“档案界网站”和“档案知网”等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建设也为我国档案馆引入社交媒体工具提供了经验。

五、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战略

宏观战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推出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作为现有网络手段的延伸。将社交媒体看作是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来补充发布消息。但应避免社交媒体过多地被用于档案馆新闻稿件的发布和档案馆负责人的活动报道,避免留言板无专人管理而造成社会公众正常的评论受到阻碍等。

第二步是亲民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一定程度的互动把受众吸引到档案信息全面的档案馆门户网站来。

第三步是细化战略,档案馆应该运用社交媒体对用户进行分类,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交媒体策略的逐步实施,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应该清楚是哪些用户在关注他们并运用社交媒体工具向其他用户传递信息;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在讨论哪些内容;这些讨论与档案馆的哪些部门、服务有关。不能将社交媒体仅仅看作是发布信息的工具,更多的应将社交媒体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分享信息和创造知识的工具。

(二)微观策略

一是提高思想重视。由于奥巴马政府对社交媒体的应用,NARA迅速做出反应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社交媒体应用上NARA始终处于领跑地位。而我国在档案馆社交媒体利用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领导应尽早意识到社交媒体是开展档案信息宣传和服务、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在服务方式上,实体档案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是被动的,而利用社交媒体的档案馆可以实现主动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提供本馆档案的查询目录,还要能够解答访问用户关于社交媒体工具和界面的使用以及操作上的疑问;在服务途径上,借助社交媒体的网络平台使得参考咨询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化,甚至可以通过与好友的聊天获得及时帮助。笔者认为在档案馆网站的版面设计上,充分认识到手机是比电脑更具有优势的社交媒体实现工具,作为展示档案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核心组件,将多种功能进行结合,如“信息讨论+交友社区”,“档案馆业务服务+搜索相关的综合性服务”,“即时通讯+手机信息交互”。

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目前我国档案网站所提供的社交媒体服务并无一个明确、详细的制度规范,至少在笔者查找的大量资料中,很少有机构公开自己的社交媒体政策或制度规范。这样不仅会造成管理权责的混乱,还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

四是重视全员投入。在整个社交媒体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社交媒体创建工作组,主要负责讨论档案馆web2.0技术的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但是不能把使用社交媒体和内容编排的责任都压在信息技术人员的肩上,相反,要让社交媒体策略在组织内广为人知,在内部员工中积极寻找对社交媒体感兴趣的人员,并从一开始就将他们吸收进来。

五是先试点,再推广。在我国档案馆全面使用社交媒体工具之前,可先由国家档案局和省一级档案馆来实行社交媒体小规模实验计划。这样可以做到仅用较低成本积累实际经验,发现计划外的问题,掌握可行性,消除其他档案部门关于使用社交媒体的顾虑。

六是加强绩效评估。粉丝数量和访问数量并不能完全说明档案馆的实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应该清楚关注者是谁,以及这些关注者使用信息和档案内容的目的,这些关注者所在的社交网络中又有哪些粉丝。社交媒体能够协助档案馆服务反馈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建立日常反馈与大型调查相结合的反馈平台,另一方面建立针对不同用户的反馈模式。[7]我国台湾省档案管理部门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其网站上公布每年的《档案顾客服务成果报告》,以真实呈现档案顾客服务的现状并且检视目标达成度。以上策略只有辅之以绩效评估,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以使用者为导向,才能实现创造档案价值的无限可能。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2

根据2014年美国一份调查结果,在美国15至54岁年龄段的互联网用户中,19%的人每天在黄金时段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会使用社交媒体,包括浏览社交媒体上的相关内容或发布相关内容。另据2014年英国一项研究结果,14%的受调查者通过社交媒体向他人推荐电视节目。其中,在脸谱网用户中,12%的人在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会通过社交媒体向他人及时推荐。在推特用户中,这一比例为4%;但在18到24岁年龄段的推特用户中,这一比例为10%。可以说,社交媒体有助于传统电视适应新媒体时代,是电视融合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助推器。

一、社交媒体与节目宣传

社交媒体对于节目的宣传推广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社交媒体中,推特独树一帜。截止到2014年4月,推特月均独立移动终端用户为2亿,其“现场推特”(Live-tweeting)和“自拍”(Selfie)两个功能正在成为备受关注的宣传推广工具。例如,美国广播公司家庭频道(ABC Family)在播出电视剧《美少女的谎言》(Pretty Little Liars)时,积极应用推特开展宣传推广。为了宣传该剧的第四季大结局,主要演员和剧组主要工作人员参与了现场推特活动,在629万粉丝中获得了6300万展现量(impressions,被网民查看的次数)。另外,随着自拍的流行,相比140个字规模的博文,人们更为推崇自拍的图片。2014年3月奥斯卡颁奖典礼期间,奥斯卡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和知名人士在推特上发布了一系列自拍图片,瞬间吸引了大批关注,直接导致网站瘫痪。

除了直接的宣传推广,社交媒体还通过许多间接方式提升了节目的品牌和知名度。一项研究也发现,在英国、法国和西班语等国年龄处于十几岁阶段的电视观众群体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会同时在社交网络上就这个节目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无疑会提升人们对于某个节目的关注,从而提升其知名度。

二、社交媒体与节目互动

社交媒体有力推动了观众参与节目互动,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和沟通感,这对于维持观众的关注度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在美国总统大选报道期间是唯一收视率不跌反升的电视频道,其主要原因就是该频道在总统候选人的辩论报道中在电视屏幕上推出了一个“每秒推特”图表,实时统计和显示观众对于总统候选人的支持情况。通过在报道中融合推特这种社交媒体,福克斯新闻频道让观众产生一种参与感和群体感,观众通过发推特参与节目,感觉到自己不是唯一在看这个节目的人,而是在与人实时分享着自己所观所感。推特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用户群体中,70%的人在观看直播电视或视频节目时非常喜欢同步浏览推特信息,71%的人表示会发布觉得有意思的信息,大部分人都是以标题为媒体选择的重要依据。在社交媒体普及之前,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程度和互动效果都很有限。早在2002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鼓励观众发送手机短信参与《美国偶像》节目,支持他们喜欢的选手,但相比社交媒体时代的观众互动,当时的互动频率和参与程度都较为有限。此后,节目与观众互动的形式日益改进,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云技术的发展,实时互动日益普遍。与此同时,观众互动已经开始左右广告投放、节目制作、影视剧角色设计等电视节目的方方面面。

三、社交媒体与节目收视效果

社交媒体是否有助于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它对于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是当前电视业界广为关注的问题。毫无疑问,社交媒体在电视节目的宣传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电视节目的知晓度、甚至参与度。2012年9月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喜欢某个视频,那么他们通常会与三个或更多的朋友分享它。

2012年,美国约有3200万人针对电视节目使用推特发表或转载信息。但是,社交媒体是否能提升传播效果、尤其是收视率呢?根据美国尼尔森公司在2013年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在美国18-34岁年龄段的观众群体中,推特的使用与电视收视率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如果一个节目在推特上的转载量上升8.5%,其收视率会相应提升1%。在35到49岁年龄段的观众群体中,推特转载量若提升14%,相关节目的收视率会提升1%。对于传统电视来说,节目收视率是硬通货,直接关系到传媒机构的影响力和经营创收。有学者认为,大众媒介的运作过程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然后将他们移交给广告公司。媒介的节目编排是用来吸引受众的;这与以往小酒店为了吸引顾客饮酒而提供的“免费午餐”没有太大的差别。电视台的节目编排是用来建构受众的,广告商为取得受众而付钱给媒介公司,受众于是被转交给广告商。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收视率。因此,社交媒体与收视率之间的关联性备受关注,很多知名电视机构也积极采取相关举措。

例如,英国广播公司美国频道(BBC America)就在2013年4月与推特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该公司推送视频节目,提升传播效果。此后,美国尼尔森公司第一次就电视收视率与推特活动相关性开展了量化研究。这项研究以分钟为单位分析了221个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结果显示,48%的节目的直播收视情况对推特活动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与此同时,29%的节目的直播收视率受到推特活动的显著影响。就节目类型而言,竞争性的真人秀节目与推特的相关性最大,这类节目中44%的直播收视率受到推特的影响。其次是喜剧、体育和电视剧,这些节目类型的直播收视率受到推特影响的节目比例分别是37%、28%和18%。

值得关注的是,社交媒体与电视节目收视率之间并非绝对的正向提升关系。2013年6月CRE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不经常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主要受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影响,社交媒体对于吸引这个群体收看电视节目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对于经常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而言,社交媒体在维护观众忠诚度方面还是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社交媒体的黏合作用,一个节目已有的观众群体将会变得更为投入。就节目类型而言,社交媒体在节目推广方面效果比较明显的领域是真人秀、体育和脱口秀。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对于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影响受到观众特征、节目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具有普遍性。

四、传统电视业的社交媒体策略

目前,传统电视业对于社交媒体的认识日益深入,也加大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力度。当然,传统媒体对社交媒体的应用远远不限于传播效果的分析,而是应该融入到管理和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目前,很多传统电视台为了强化竞争力和影响力,都在着力拓展社交媒体的相关应用。半岛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Al Jazeera English)注重应用程序(App)与社交媒体之间的有效联动。2013年4月,该频道对其应用程序进行升级改版,进一步强化“社交第二屏”(Social Second Screen)功能,观众在收看半岛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时候,可以借助“社交第二屏”功能浏览该频道的官方推特内容,以及个人推特留言和标签等。另外,观众还可以通过推特、脸谱网或电子邮件与朋友、家人和粉丝及时分享节目内容。

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 News)高度重视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并着力构建两者之间的互动性和整体性。截止到2014年2月,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在脸谱网上有470万粉丝,在推特上有550万关注者,在Instagram上有1.5万。对于电视台来说,社交媒体有助于增加电视观众的参与度,提升忠诚度;对于电视节目来说,社交媒体最适宜应用的节目类型是娱乐,其次是体育,第三是新闻和时事节目。就社交媒体的终端来说,平板电脑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智能手机。

除了电视台,电视运营机构也在积极应用社交媒体,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爱尔兰UPC公司在2012年9月推出了该国第一个社交电视应用程序(Social TV App)业务,并命名为“TV Buzz”。该业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社交频道,供其发表关于节目的评价。该业务还具备即时排名的功能,会在20个UPC频道中排出前10个最受欢迎的节目。另外,该应用程序还链接到了社交网站,用户可以查看朋友们关于电视节目的评论。2013年6月,美国碟线公司(Dish Network)结合其霍珀(Hopper)机顶盒推出了一款名为“社交”(Social)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这款应用软件可以直接在电视屏幕上就喜欢的节目在社交网站留言,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既看电视又留言。

电视运营机构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减少退订率(Churning Rate)。2014年1月,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及其全国广播公司环球公司(NBCUniversal)和推特(Twitter)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最为核心的合作内容是让推特用户更为直接地收看康卡斯特公司平台上的电视节目。在合作的第一阶段,康卡斯特公司的工程师创建一个被称为“观之”(See It)的新功能,这项功能主要是针对康卡斯特公司“超无限”电视业务(Xfinity)的数百万用户。“超无限”业务的用户如果在推特上发现了感兴趣的新节目和电影,就可以通过一个按钮直接收看这些节目和电影,因此“观之”功能有点类似在线遥控。这一功能致力于在推特与传统电视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同时整合节目分发、电视台和网站。

结语

社交媒体为传统电视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而传统电视业更需要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并通过对机构设置、管理理念、节目制作与播出等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媒体的社交应用能力和节目的社交及互动功能。目前,我国媒体对于社交媒体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划性、系统性。一项针对几个主要国际电视频道在推特上表现的研究发现,在2014年3月中国“两会”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半岛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北美分台CCTV-News-America,非洲分台CCTV-News-Africa)等四家媒体的6个推特账号共发送了13664条推文,在转发次数最多的前20条推文中,CNN占据12条,BBC为7条,半岛电视台为1条。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3

自2011年开始,我国政府机构逐渐开始借助微博推动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将“被动式”信息服务转向“主动式”信息服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2011年在全国档案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档案宣传形式,注重发挥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运用各种新的宣传形式,比如动漫形式、网络视频的形式、微博的形式等,吸引更多的宣传受众。目前,我国档案部门已经积极参与到社交媒体的使用中,但同美国档案馆相比,社交媒体在应用范围、形式、运用策略和政策以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美国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中美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的比较

(一)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目前,我国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十分有限。国家档案馆尚未使用社交媒体,省级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仍比较滞后。据相关统计,在我国31个省级( 直辖市、 自治区, 不含港澳台地区) 综合档案馆网站中,应用博客或微博的仅有5个,占16%;应用百科的有6个,占19%;应用RSS或订阅的有11个,占35%;设置论坛的有14个,占45%;设置留言板的有27个,占87%。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如甘肃、、内蒙古地区的档案馆尚未运用任何形式的社交媒体工具。

美国国家档案馆从2009年在YouTube网站上开设界面并创建了第一个“推特”(Twitter)微博账户开始,逐步将档案宣传拓展到博客、微博、百科以及社交网络领域。由于Web2.0社交媒体工具在美国十分流行,美国档案馆利用社会媒体服务信息,与用户交流是十分普遍的。据调查,2012年,美国50个州档案馆中,有42个将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工作中,社交媒体的应用率达到84%,并且这些档案馆的网站都提供YouTube、Facebook、Twitter、Blog等多渠道的交流工具,并专门开设反馈通道,收集用户的意见。

(二)社交媒体的运用形式。根据国内社交媒体营销专家唐兴通的观点,社交媒体可大致分为8类:社会关系网络、视频分享网络、照片分享网络、合作词条网络、新知共享网络、内容推选媒体、商务关系网络、社会化书签。目前,我国档案馆运用的社交媒体形式有论坛、RSS订阅、百科、微博、博客。按功能划分,微博、博客、论坛属于以话题为纽带的信息平台,RSS订阅属于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平台,若将其归类,笔者认为都应划为内容推选媒体一类;百科则属于合作词条网络。可见,在我国,人们耳熟能详的社交媒体工具如“人人网”“开心网”“豆瓣”“QQ空间”“优酷”“土豆”等社会关系网络、视频和照片的分享网络尚未运用于我国的档案工作中。

美国档案馆运用的社交媒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例,到2013年5月,已在13个社交平台上开设了145个社交媒体项目。这些社交媒体按功能可分为网络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文件的分享与存储平台三大类,每类社交平台包含多种社交工具,如网络平台包括Twitter、Blog、Wiki、Mashups、tumblr等,用户凭借这些工具能随时获得国家档案馆更新的各类信息;社交网络平台包括facebook、foursquare等,这些媒体工具为公众提供了相互交流与协作的空间;文件的分享与存储平台包括Flicker 、Youtube、Pinsterest、Ustream等照片、视频分享与存储工具。可见,美国国家档案馆几乎运用了所有种类的社交媒体工具,并将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社交媒体工具结合使用,充分实现了与公众的互动。

(三)社交媒体传递的信息内容。我国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多为档案部门的行政信息、动态新闻,形式以文本和图片为主。以微博为例,一些档案部门的微博只是进行一些转发,很多还与档案工作无关;档案部门原创的微博内容大多为工作动态、工作要闻,没有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微博如何更新、微博主题如何选择等没有清晰的定位,造成档案部门微博的内容无特色、主题不突出。因此,档案部门的微博很少会受到评论和转发。此外,博客、论坛和网络社区的档案信息多为档案界人士的交流信息及成果展示,这为业内人员相互学习搭建了平台,但与普通公众的互动度不高。

美国档案馆利用社交媒体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内容,除行政信息外,美国档案馆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公众。例如公众可利用微博和博客分享档案馆的最新信息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访问“Our Archives”Wiki分享关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及参与者的研究;可以在Flickr上对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照片进行下载、标注标签、发表评论和注释;通过YouTube观看馆藏的部分视频资料;通过Facebook和档案馆保持联系,进行互动交流等。

(四)运用社交媒体的策略和政策。中国在社交媒体上的应用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如政府可通过政务微博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企业可利用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商业活动,开展商业宣传。由于社交媒体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等基本特征,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传递信息、分享观点,易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和商家在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时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策略和政策。然而,政府部门尚未针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制定出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档案部门亦是如此。

为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档案资源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 美国国家档案馆于2010 年12 月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社交媒体策略,积极倡导社交媒体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确定与社交媒体合作的核心价值,即合作、领导、激励、多元、团体、开放。策略的制定在于促进政府、团体和公民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充分挖掘档案信息的各种价值,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利用服务。2011年2月,美国国家档案馆又出台了《Web2.0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文件管理指南》,就社交媒体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作出了解释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如社交媒体平台的分类、联邦政府文件的界定、社交媒体平台与联邦政府文件产生的关系、使用社交媒体后文件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社交媒体服务商责任等。此外,美国国家档案馆还制定了社交媒体政策,对每种社交媒体的使用都作出详细规定,如用户的年龄要求、信息的内容要求等。

(五)运用社交媒体取得的成效。目前,社交媒体在我国各级档案部门虽然得以初步运用,但成效一般。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网站调查与测评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的网上交互指标平均得分率仅为42.75%,其中最能体现交互功能的网上业务咨询、网上论坛得分普遍偏低,分别为0.21和0.23。笔者对档案微博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截至2014年6月25日12点,在新浪微博开通微博并进行认证的省级档案部门(不含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共有6个。通过对检索数据的分析,发现档案馆微博数量偏低,日均量大多1条左右,而每条微博平均评论量不足1条。

可见,社交媒体在实际应用中,其交互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大部分档案馆虽然设置了“网上咨询”模块,但是回复速度慢,难以满足访问者的及时需求。博客、微博主题不突出、时效性较差,导致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深入。

在美国,社交媒体的利用掀起了美国档案资源传播的高潮。2009年,在社交媒体利用之初,美国国家档案馆在Youtube网站“推特”(twitter)微博账户上传的一段视频的日点击播放量达到了1.5万人次。在9个月内,美国国家档案馆上传影片的点播量已超过10万次,视频点播量超过50万次。档案资源传播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从近期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统计来看,各种社交媒体的访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例如Twitter,2014年1月至4月,微博客的用户浏览数量不断递增,4个月内用户浏览数量增加了28830人次。在这些社交媒体中,Facebook和Flickr最受公众欢迎,2014年2月Flickr的访问量达到9,925,559人次。由此可见,美国国家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开展档案文化传播取得惊人成效。

三、美国档案馆成功运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档案馆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同美国档案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我国档案馆运用社交媒体的现状可概况为以下几个点,即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小;运用形式比较单一、交流途径有限;缺少相关策略、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公众的参与度低,社交媒体的运用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美国档案馆成功地将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工作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社交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美国国家档案馆及各地分馆采用多种形式的社交媒体工具,从Twitter、Blog等信息工具,到Flickr、YouTube等图片、视频分享平台,以及Facebook、Foursquare等社交网络,公众不仅能够了解档案馆的最新动态,浏览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同时还可通过互动平台及时表达想法、反馈意见。目前,美国档案馆已开设140多个社交媒体专页和项目,全方位多渠道地把馆藏资源和相关信息推介给公众。

(二)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积极倡导。美国国家档案馆作为联邦政府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积极倡导社交媒体在全国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并积极发挥表率作用,率先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新技术和方法。同时,美国国家档案馆还了社交媒体策略,即促进档案工作者间革命性的交流与协作;创建与政府社区对话的空间和平台;建立和加强与研究人员、公民档案管理者的联系。该策略旨在从档案工作团体、政府社区、公民档案者三个层面来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共建。

(三)全民的积极参与。美国国家档案馆为适应“后保管时代”档案工作趋势,利用社交媒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2011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了“公民档案者”板块,上传一些馆藏经典照片和文书档案,任何普通公民都可为上传的档案图片和资料添加标签和注释说明;也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上传相关图像资料或是拟写文章。据统计,“公民档案者”板块正式开通的两周内,访问量已超过490万人次,有1000多页手稿档案得到了注释和说明。在美国,社交媒体的运用让每个公民都能够成为档案工作的参与者和分享者。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4

关键词:社交媒体;传统企业;品牌营销

1社交媒体及社会化媒体营销

1.1社交媒体的概念及发展

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它依托于Web2.0技术,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核心,人们可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经验、交流意见及产品的使用体验等。现阶段的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1]。迄今为止,社交媒体历经了10余年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在萌芽时期,社交媒体主要表现为即时通信、交友网站和各种论坛等;2003年第一个真正的通用社会化网络Friendster成立,社交媒体进入发展阶段;随后出现了一些用作专门用途的利基网站,如Ning,接着公司主办的社会化网络、多媒体共享网络、社会化新闻新闻与书签、实时更新网络等开始出现;2004年Web2.0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成为社交媒体诞生的主要标志,此时产生了Facebook、Twitter等,标志着社会化媒体发展进入成熟期;2010年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应用广泛流行开来,这当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微博、微信等[2]。

1.2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平台能够吸引用户广泛参与,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而且,用户可根据自身兴趣,找到志趣相投的网友形成社群,或通过熟人建立起熟人网络。这些都为企业在社交媒体平台展开营销奠定了基础。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的营销推广活动[3]。其有别于传统的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营销活动,希望吸引用户对品牌的关注,得到用户对于品牌的认可,并最终获得品牌溢价。可以说,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企业更加关注用户的参与度和品牌的美誉度,希望建立并保持品牌在用户心中的良好形象。

2传统企业概念的界定

相比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家电制造、食品生产以及汽车工业等依靠原有传统进行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的企业则属于一定意义上的传统企业。它们在过去依靠自身的严格管理、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出了大量的、高质量的产品,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商品同质化日趋加剧,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不得不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自身的营销推广策略,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品牌营销策略

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在消费时认准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时认可这个企业,这就是品牌营销[4]。传统企业在面对品牌营销时有多种选择,但在当今的社交媒体时代,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营销,不失为一个好方式。

3.1通过建立微博、微信账号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互动

3.2制造热门话题,引爆社交圈

作为凉茶生产企业的加多宝,在商标、包装的使用权上一直与王老吉纷争不断,面对王老吉的连连败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和渠道商对加多宝失去了信心。面对企业出现的危机,加多宝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制造话题,在为自己喊冤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者重新建立起了对加多宝的品牌信心。2013年2月4日,面对败诉,加多宝官方微博连发了四条主题为“对不起”的微博,并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微博发出后,随即引发了网友关注,并获得了大量转发,之后话题持续升温,更有网友恶搞了“王老吉没关系”等,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高潮。2015年4月,加多宝发起的“多谢行动”再次成为了微博的热门话题,并吸引了网友及其他品牌的注意。

3.3推送微信朋友圈广告,引发熟人间的讨论

微信作为一款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在2013年11月其注册用户量就已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5]。与此同时,微信不仅具有收发信息等基本的即时通讯功能,它的朋友圈功能更是使得微信成为了受广大网友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2015年8月20日,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官方网站,这无论对于微信还是企业来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微信朋友圈广告自上线以来,兰芝、兰蔻等化妆品品牌以及宝马、奔驰等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在上面投放品牌广告。不同于以往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投放的广告,微信朋友圈广告能够精准到达,用户只需轻松点击便可观看,还可以在广告下面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好友讨论广告的优劣以及交流产品的用后体验等。

4结论

如今我们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为企业的营销,特别是品牌营销提供了新思路。传统企业应该调整原有的营销推广模式,利用好社交媒体这一新兴入口。

参考文献:

[1]社交媒体.360百科

[2]萧琳.社交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的新逻辑——从对立到融合[J].中国经贸导刊,2016(3中):45-46.

[3]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策略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

[4]品牌营销.MBA智库百科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社交媒体

一、前言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和社会普遍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当前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诸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其中,社交媒体不失为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本文尝试围绕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这个主题展开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当今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高校就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其目的在于将高等教育普及开来,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2016年有77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加上之前没有成功就业的往届大学生,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争抢“饭碗”。高校毕业生的急剧增长使得整个社会待就业大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就业形势和问题。

另外,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取消了人才招聘,甚至进行裁员,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缓解他们就业压力的重要路径。而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争取多方力量支持。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条件。

三、社交媒体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社交媒体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词汇,是指与固定的、单向性传播的传统媒体相区别,能够实现交互的新型媒体。其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具备开放、交互、沟通、参与等一系列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可以制作信息,同时将信息公开、传播出去。

从目前的网络环境来看,能够对社会创业起到推进作用的社交媒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淘宝网、京东网、一号店、蘑菇街、贝贝网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二是以腾讯微博、新浪微博、QQ、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三是以58同城、众筹网等为代表的融资平台;四是以财富时间网、猪八戒网等为代表的创意平台。这些社交媒体已经渗透现实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推动自主创业的中坚力量。

美国的Social Media Examiner于2010年4月曾经《2010年社交媒体营销行业报告》,课题组的成员对1898家企业进行调查,其中已有91%的企业开始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这说明世界已经迈入社交媒体营销时代。社交媒体对商业模式起到的极大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各大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化,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规模也十分庞大,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支持他们自主创业不失为一条良好路径。而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支持力量。社交媒体具有交互性强、信息传播快等一系列特点,而且社交媒体中有着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找到正确的创业思路,促使大学生不但能让自己就业,还可帮助其他人就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挖掘客户资源

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客户和订单。与社会企业相比,大学生创业者在借助社交媒体挖掘客户资源时具有更大机遇,宣传效果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创业初期往往采用网络销售的模式,主要销售服装、日用品等,有薄利多销的特点,更能吸引青年消费群体这一网购主力军。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经营收益

创业的大学生普遍认可社交媒体,是因为他们觉得社交媒体可以帮助自己的店铺扩大影响力,节省宣传成本,有时候从微信平台上传一些广告,往往能有很高的转发率和点评量,这种口碑式的宣传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迫切需要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反映社交媒体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包括:信息更新过快,导致信息很容易被覆盖;需消耗时间和精力来修图;效果显示的时间比较长。

五、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高校层面

一方面,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交媒体创业理念。高校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各种优势,了解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业的好处。比如利用微信做微商,可以节约成本,省时省力等;另一方面,高校要构建社交媒体创业的课程体系。为了缓解大学生日后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创业,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和社交媒体营销等若干课程。

2.社会层面

一方面,社会相关部门要想办法建立“社交媒体运营研究中心”,挖掘社交媒体在创业方面的作用,形成系列报告,并向社会公布,以此在社会范围内营造社交媒体助推创业的良好氛围,使人们意识到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联系,同时也能为创业提供条件和机 会;另一方面,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传媒部门,要积极宣传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措施与对策等,营造出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各种坚持创业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创业势必会遭遇各种困难,社会如果能宽容失败,并为大学生树立坚持到底必能成功的典型,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再接再厉,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3.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要及时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创业减轻税收负担;其次,政府要对参与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的创投企业与风投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发这些企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提供力量;最后,政府还要有意识地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特别是针对网络销售方面。

六、结束语

如今,各种新型社交媒体相继涌现,这些媒体不仅为人们加强联系提供了方便,也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了契机。高校、社会乃至政府都要重视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问题,高校要设置相关课程,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大学生的顺利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6

[关键词]新型社交媒体;大学生;行为习惯;影响;成因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7

[本刊网址] http://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新型社交媒体渗入到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是多方面的原因诱导了这一结果。那么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型社交媒体,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高校而言,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正面影响

1.丰富校园生活,满足多层次需求

新型社交媒体强大的娱乐性、实用性、便捷性,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一方面,新型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随手可得的休闲娱乐,满足了正处于渴望理解、自由发泄时期的大学生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新型社交媒体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媒体终端,及时、便捷、多元地向大学生提供信息和服务,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及娱乐方式,新型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和学习工具。

2.拓展社交范围,提高沟通能力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指出平均只需要五个中间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新型社交媒体朋友结交朋友的运作模式就建立在此模式之上。在新型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不需要考虑性别、年龄、地位的差别,通过微信平台、朋友圈及QQ好友等途径与他人轻松交流,突破传统社交模式的时空局限,保护他们的隐私,消除大学生在日常沟通中的心理隔阂,在网络中更好地表达自我,开拓了大学生人际交流沟通的新空间和新机会。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

1.学习独立性下降,思维退化

新型社交媒体依赖性较重的大学生会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停留在无意义的信息上,他们的学习时间过于碎片化,学习缺乏系统整合,知识不稳固。他们常常会打开网页,直接搜索,抄袭现成的答案,而不进行独立的思考。新型社交媒体资源的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惰性思维的温床。

2.沉迷新型社交媒体,影响人际交往

新型社交媒体为大学生生活需求提供了足够的平台,不论上课、吃饭还是走路总会看到他们玩手机的身影,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微信里有没有人评论,朋友圈里有没有信息更新,甚至连联系他人,吃饭都要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平台。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新型社交媒体上,沉迷其中,自我封闭,冷落现实人际交往,成了真人版的“容器人”。

3.身体健康安全存在隐患

极速发展的新型社交媒体滋生出大量的信息泛滥,加之网络管理不规范,造成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媒介使用和判别能力薄弱,极易被不良信息所诱惑,进而上当受骗。有关调查显示,在新型社交媒体的使用过程中,有95%的大学生会在新型社交媒体上完全填写或者部分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侵害大学生人身、财产的机会。新型社交媒体也给了大学生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如对人体造成辐射,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引发眼部疾病等问题。

三、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原因分析

(一)功能多样化,满足大学生各项需求

新型社交媒体功能的日益多样化,使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生活上,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满足自己的各项生活需求,比如网购、订外卖、订票、实时联系等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娱乐功能更是使大学生乐此不疲,比如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聊天等等。在学习上,新型社交媒体的网络功能已经成为了师生联系的主要方式,大学生通过新型社交媒体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师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布置学习任务,传达工作通知等。在人际交往上,新型社交媒体的使用减少了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人际交往相对较差的同学会倾向于选择用新型社交媒体进行人际交往,寻求网络安慰。

(二)学校教学模式和相关课堂制度不完善

其一,由于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还是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在课堂上参与互动的机会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新型社交媒体就成为了他们打发无聊上课时间的工具。其二,学校课堂管理松散,鲜有学校制定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默许了学生对新型社交媒体的无限制使用,还降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地位

大学期间,大学生大多在异地就读,大部分家长对大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新型社交媒体知之甚少,对孩子此阶段的教育鞭长莫及。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已是成年人,就应该处理好各类事务。只要保证孩子资金方面的需要,就是对孩子尽职尽责。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毕业时能够拿到毕业证书即可,忽视孩子在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情况。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在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是处于失语、失位的处境。

(四)个人自控力不

由于大学生自制自控能力较弱,兴趣爱好缺乏,他们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新型社交媒体便成为了他们消磨时间、打发无聊的工具。当下很多大学生不论上课还是休息都会惦记着新型社交媒体,他们常常利用吃饭、坐车、上厕所等碎片化时间使用新型社交媒体,关注有没有人评论、朋友圈里有没有更新动态等,造成学业倦怠和睡眠问题。

四、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使用新型社交媒体

(一)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高校应建立有关新型社交媒体的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使用规范,以制度约束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提倡大学生进行实名认证,限制学生在上课时间使用新型社交媒体,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情况与教师的教风建设考核挂钩等。第二,教师要努力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创新课堂设计,提升教学水平,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加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因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而造成伤害和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网络诈骗能够独立辨识,对不良信息能够仔细分辨,对流言谣言能够理性的认识。不登录非法网站,远离暴力、色情等内容不健康的信息,不随意自己或者他人的个人信息,不随便与网友单独会面,自觉抵制消极信息的传播,学会保护隐私,谨防上当受骗。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行为规范环境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努力搭建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大学校园文化。在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不会生根。首先,高校应积极打造形式新颖、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运动会、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社团活动等,使大学生放下新型社交媒体,增加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逐渐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其次,高校可以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前景和岗位需求,及早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动力,丰富大学时光,有效减少对新型社交媒体的依赖。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使用干预机制

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对有新型社交媒体依赖的大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或矫正,使其摆脱新型社交媒体困扰。首先,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咨询和指导,做好日常的跟踪辅导。其次,搭建新型社交媒体深度沟通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起话题讨论,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理性使用新型社交媒体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等。新型社交媒体强调受众对信息进行评述、解释、分析与选择,因此,应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第一,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拓宽网络信息辨别能力、选择能力,掌握媒介传播知识,辩证地看待新型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教育学生慎重转发与评论。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媒介实践,丰富媒介素养教育形式,促进大学生通过合理利用新型社交媒体,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与时俱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型社交媒体在未来社会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抓住历史机遇,结合新型社交媒体的功能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发挥新型社交媒体的正能量,正确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使其不再受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问题的困扰,净化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芳,曹资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培训,2015(11).

[2]刘娟,汤明华,丁志磊.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及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2).

[3]彭圣清.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

The Influence of New Social 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and Causes Research

WANG Jie

(Suqian Colleg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birth of new social media has been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it is still in a strong developmen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ew social media for university student to the is very high, the new social media widely affects their study life.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refer to literature and analyzes the new social media bring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influenc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it makes the further analysis to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gative impact as well as the college guida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7

Web2.0已经改写了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从发布信息转向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以用户为中心,鼓励信息利用者通过分享而丰富资源,其核心在于交流方式的参与性、个人化和发掘大众的智慧,促进了网络上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充分将Web2.0的互动、分享与关系这些特性运用到新闻业中,打造新型的2.0新闻业,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无论将来发展到了多少N.0,新闻业终是融入传播技术最新潮流。

社交网预示着媒体的深刻变革

社交媒体是Web2.0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正改写传媒的历史。社交媒体在人群间分享信息,通过集体讨论、大家贡献内容,而不断互动、提炼,可以有效地对某个主题达成共识。其影响速度、广度和深度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而且用户几乎不用任何花费。目前最大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拥有5亿用户,其API应用可以定制个人化的信息。另一社交网推特(Twitter)独立访问数达91亿次,2009年4月起首次超过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网站。Twitter并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却有如此大的流量,成了全球第九大网站,美国国会图书馆都存档了2006年以来的所有“推讯”。社交网络的兴起预示着媒体在内容、形式、营销模式、传播理念的深刻变革。

传统媒体快速涉入了社交媒体。纽约时报网站借此大力创新,推出了一大堆功能强大的API、信息图形、视频和实时数据流。2009年,纽约时报、美联社、BBC还相继任命了社交性媒体编辑。

社交媒体可以把图片、视频、文本和传统内容进行混搭处理,并进行互动,建立“联系”(connection)和生成“意义”(meaning)。社交媒体具备如下的特征和功能:以人为本而非传统意义的“用户”、“消费者”或者“购买者”为核心;用户可以获得实在的、相关的价值,寻找到意义和秩序;有助人们聚合各种内容、通过网络生态系统管理其现实生活;建立相关的社交网络并让人们从中学习、得到回报和影响;移动网络、互联网和现实生活可以实现无缝对接,通过任何设备和平台都可以访问、共同创作;广告按人口统计分布的细分市场;带来很多商机。

社交媒体正在打造新的营销模式。随着聚合平台、社交功能、移动方式的兴起,会有更多精准的个性化广告、免费增值模式、战略伙伴收入共享、以及从线下走到线上的社交活动;在社交网络和聚合平台内部建立具有关联性的互动,将产品、服务和人结合到一起。

社交媒体“入侵”新闻业

专家曾预测到2010年社交媒体将不再仅仅是“社交媒体”,它将是在线和离线体验的必要组成部分。2010年是一个整合年,跨平台、跨产品、跨设备(互联网、手机网、电视和视频),用户通过任何设备和平台都可以访问社交媒体。随着手机的终端新产品的涌现(如iPhone、Android)、iPad平板电脑带来的新潮流,社交媒体的离线化已经相当普及。这些新潮流带来了一项大冲击:社交媒体闯入了新闻业。

2010年9月,Twitter业务开发副总凯文(Kevin Thau)宣称:Twitter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社交网站,而是新闻媒介。凯文说:Twitter是新闻,Twitter是内容,Twitter是信息。记者们把新闻发布到Twitter,有的甚至直接在Twitter上发推(Tweet)。通过提供简单的突发新闻发布机制,Twitter还让普通用户成了记者。

和Twitter一样,被人们普遍视为社交网站的Facebook,也在向用户推荐被其好友“喜欢”的大型新闻网站的新闻(“like”,Facebook的一项功能)。从2010年9月起Facebook在其搜索框里大量显示来自媒体机构的新闻了,这些新闻都是被Facebook用户“喜欢”过的内容,通过好友分享的方式推送出来。

现在你不用登录纽约时报网、CBS网、BBC网,但同样可以从各种离线终端上看到这些网的内容,其中最方便快捷的就是通过Facebook、Twitter这些社交媒体的推送中查看,此外包括手机和iPad、Kindle之类的终端订阅。

在我国的校内网、人人网、微博这些社交媒体上,已经有许多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传播、分享即时信息。《人民日报》的政治版、社会版在新浪开微博,中央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中新社的《中国新闻周刊》以及大量的都市类媒体及其记者,都通过微博发布最时新的信息和观点。

国际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打造2.0新闻业

世界主流媒体迅速应对Web 2.0时代。几年前纽约时报集团就着手打造Reader 2.0计划,尝试的策略包括:内容聚合——打造信息动态、丰富的数据库,并且彼此联接性强,重视互动性与个性化;“结构化阅读”——以丰富的元数据,通过话题页(topics pages)的呈现方式和与其他数据源匹配组合的结构化的数据,适应2.0时代的阅读习惯;智能化内容——通过实时的分析、设备探测和粒状用户互动(granular user interaction)等技术,为每个用户和设备提供“智能内容”;“语义网”化——以关联数据(Linked Data)的形式发布大量目录信息;跨平台战略——充分开发手机、阅读器等应用从而提供离线阅读。①

美联社于2007年底启动了一个“美联社2.0”的计划。为了更有效地应对24小时供应新闻的需要,美联社改变新闻采集、编辑和发布的需要,成立了至少4个地区业务编辑部,扩展娱乐、商业和体育报道方面的多媒体业务,向全数字化平台“数字合作”(Digital Cooperative)方向发展。

传统新闻业还利用定位社交媒体打造2.0新闻业。社交定位网站的签注(check-in),是2010年最时尚的社交媒体功能,被业内人士称作“2010年一个重大发展方向”。Foursquare(4SQ,可理解为“玩转四方”)是其中的佼佼者,它起步仅一年多,是苹果应用软件商店15万应用程序中的普通一个,没有技术门槛。它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服务(LBS,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用户到达某一地点,通过手机在4SQ上签注,朋友或粉丝就会看到“你在哪里”。你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对此地点的评价,如果有好友在附近,4SQ会发送提示信息。签注多的地方首签者可能当上“酋长”或获得“徽章”,于是用户四处“签注”。美国的大都会及全球150多座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香港、迪拜等都有忠诚度极高、粘性极强的玩家。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着魔一般争抢着用巨资入股4SQ。

华尔街日报2010年4月与4SQ这家新锐的社交定位网站合作,用户在某些地点签注时可以看到该报提供的相关新闻链接。此前4SQ的合作者仅提供餐馆的点评、赛况信息等简单内容,而华尔街日报作为美国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209万份),或可提供各签注地点的硬新闻。华尔街日报如此迅速地占领定位社交网络,可见其融入新媒体的决心和策略。4SQ的合作者还包括纽约时报、地铁报等传统的精英或大众媒体。提供与地点相关的新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可能对新闻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最大的社交网Facebook也开始开发签注功能,即推出一项基于地理位置的购物功能,用户对所在社区进行签注,就能显示他曾光顾过的商店,从而通过社交网的分享与推送而影响更多的人。此举融合了Groupon团购的模式,该功能据分析今后将极大地影响用户的消费习惯。由于Facebook拥有大量的用户资料和社区数据,对零售商们来说比Groupon团购交易更有吸引力,用户将极其庞大。

苹果终端成就社交媒体与2.0新闻业

社交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通过离线的方式、在多平台上使用。同样的,跨平台也已成为众多传统媒体的革新战略,而苹果公司正在促成传统媒体的革新。iPad、iPod、Nook、Kindle甚至Wii游戏机这样的平台,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年轻的读者和希望,更预示着传统媒体要永随潮流、变革创新。

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和itouch等移动设备不支持Adobe Flash技术,多家媒体为之专门打造网站。纽约时报网2009年3月即推出2.0版iPhone免费手机应用软件,支持离线阅读;5月又推出了可离线阅读、可调文本大小的桌面阅读器,“2.0阅读”(Times Reader 2.0)终成现实。2010年4月iPad面市时,英国《卫报》等多报迅速推出iPad应用,美国华尔街日报网不仅推出iPad应用,并推出每月在线订阅费17.29美元的项目,默多克称3个月已带来1万次付费下载,估计产生的广告收入达240万美元。8月初,默多克在一次会议上盛赞iPad:“我相信它将完全改变游戏规则。我们会吸引年轻人阅读新闻,也会出现不同呈现形式的报纸。iPad是新闻呈现方式的游戏变革者。”他相信新闻的呈现方式会不断变革。默多克称赞平板电脑是用于推广新闻集团廉价、便捷和实时内容的“完美平台”,旗下的报纸已获得数万读者,新闻集团将大力使用此类平台。②

谷歌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2009年在《华尔街日报》的来论版曾畅想“我”所看到的2015年的新闻业:通过手持的便捷设备浏览报刊,这个设备知道我是谁、我的偏好、我看过什么信息,从而为我提供量身定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它可以帮你把阿拉伯语或其它语种的新闻翻译成我的母语。这些新闻报道,有些是每月订阅包里的;有些则是非常廉价的浏览,账单自动记上;其他的免费阅读的内容,由广告提供资金支持,而这些广告也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是知道我的需要的。广告主精准地以我为目标客户,心甘情愿为新闻业支付大笔费用。③施密特还漏掉了更重要的一个畅想:手持的设备中还有成千上万与“我”分享信息的社交网站的好友,因为分享、评论各类媒体信息,“我们”这个群体越来越壮大。

注释:

①陈昌凤:《纽约时报的“2.0新闻业”战略》,《新闻与写作》,2010.4

②Murdoch: Tablets are the future for News Corp, guardian.co.uk/media/pda/2010/aug/03/rupert-murdoch-ipad-paywalls

③ERIC SCHMIDT,How Google Can Help Newspapers,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07104574569570797550520.html

社交媒体的功能篇8

【关键词】社交网络服务 平面媒体 媒介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参与信息传播需求的增长,他们渴望将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社会有机结合,追求更加实用、更加真实的应用体验。于是,BLOG(博客)、RSS(聚合内容)、Tags(标签)、SNS(社交网络服务)等应运而生。这些平台不仅带来了网络产业的升级,也给旧的传播观念、传播模式带来了冲击。特别是SNS,它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用户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新闻、内容、话题、互动应用等多种方式与他人构建一种高度动态、互动的人际关系,并藉此延伸和拓展人际关系。

一、社交网络服务及其特点

SNS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社交关系的全新渠道和广阔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整合、融合其它功能,如娱乐功能、资讯、信息传播等。和以往的“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软件相比,它拥有真实的用户资料,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可信赖的人脉、信息、观点和态度。另一方面,和门户网站相比,社交网络服务的优势还在于,借助每一位用户真实可靠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平台上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式的,每一级传播都可能以几何倍数增长,传播速度更快捷、传播范围更广泛、交流更深入、回馈更及时。

1、社交网络服务的演进

社交网络服务诞生于美国,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下一代网络计划”的产物。1997年成立的Six Degrees.省略网站则代表了一个新的浪潮,其采用的细分用户群体的模式是对社交网络服务技术发展的一个巨大贡献,使得构建同质性社交圈成为一种趋势,也为后来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成功提供了范式。

但是,随着用户的激增,社交网络服务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随着社交圈子的扩大,用户遇到现实生活中熟人的概率大大提高,用户不得不约束自身的言论行为,降低了网络活跃度;大量虚假用户的存在不仅浪费了网络资源,而且导致很多无效的交际,以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2003年以后,社交网络服务转向专业化和细分市场阶段,比如针对商务人士的LinkedIn, Visible Path等网站,这些网站多数以个人页面为中心,并主要针对特定的社会群体。其中,MySpace网站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知名的在线社区。2004年兴起的Facebook则与上述SNS网站不一样,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通过采取用户实名注册制,以及向第三方插件开发商开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社交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社交圈的网络化。

2、社交网络服务的要素

Facebook之后,SNS网站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和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个人页面。SNS网站会给用户一个独立的空间用以展示自我,通过创造个性化空间,用户可以实现现实社会中个人形象的虚拟展示(包括个人信息、图像视频、兴趣爱好、个人经历、个人动态等方面),勾勒出完整的人格框架;第二是连接点。早期的互联网形态,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无结构的,无法实现个人中心化,无法反映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多方位、个性化的社交需求。社交网络服务的出现,特别是采用的Web2.0技术实现了现实社交网络的虚拟化,个人可以以自己为中心,通过不同的连接点进行发散式的拓展,构建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社交圈。这里的连接点是非常多样化的,可以是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组织成员等。第三是可视性和交互性。可视性是指用户可以浏览其它相关用户的空间和状态信息,并且可以根据双方关系的不同紧密程度获取不同等级的信息。这种不同的设置既实现了对用户的隐私权的保护,也满足了用户扩大社交范围的需求;交互性是指用户之间的动态信息沟通与交流,SNS与传统Blog都必须主动到对方页面上才能看见更新,后来的RSS订阅功能更近一步,它可以实时动态显示用户的状态,便于用户之间的及时交流和信息获取。

二、社交网络服务的商业模式

社交网络服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其商业运作的模式也成为传媒市场关注的焦点。社交网络服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利用社交网络开发潜在客户的巨大商机。企业可以利用朋友影响用户的行为去挖掘客户,通过这种社会压力提高销售速度并获得大量客户。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与传统的门户站点和早期的在线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仅提供全面的免费服务,而且没有页面或弹出广告,也没有劳务交换问题。Facebook将其庞大的用户群视为抽象化的收入来源,通过吸引用户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都转移到社交网络服务平台,并将这些用户自身不断创造的点滴信息转化形成一种商品资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分析,然后开展商业层面上的营销。根据Facebook新推出的广告计划,其商业运作模式是:广告客户创建自己的品牌网页,定制内容并通过Facebook的平台进行推广,吸引Facebook的用户注册成为其品牌的“粉丝”,提供相关的插件,及时推广其新产品并在其粉丝的社交圈中进行评论和推广。与Facebook不同,社交网络平台Twitter是通过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Twitter是一个可让你播报短消息给你的朋友或“跟随者(followers)”的一个在线服务,它也同样可允许你指定那个你想跟随的Twitter用户,这样你可以在一个页面上就能读取他们的信息。Twitter的商业运作模式主要是名人效应,企业可以在Twitter构筑其品牌页面,还可以组建多种品牌小组,向用户发送各种新产品和促销信息。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交网络服务使得对品牌的真正话语权已经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这也正是其商业运作模式的核心。

三、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服务的融合

社交网络服务等新兴传媒平台给传统的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目前传统媒体仍具备相当的优势,尤其在资讯内容上,其庞大而专业的信息资源往往是新兴媒体无法企及的。所谓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一种媒体上可以看到其它媒体的影子,就像是一种复合媒体的形态。由于这种媒体的形态能将各种媒体的优势集于一身,自然就成了未来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目标。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何与社交网络服务相互融合就成为目前新的研究课题。从国外的经验和实践来看,媒介融合可以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一是传媒信息的融合,即从媒介内容上进行融合,各类媒体中涉及媒介融合的栏目;二是各种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包括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融合,新媒介间的融合,传统媒介间的融合等;三是传媒平台的整合,即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的采集、等。

目前而言,传统媒体和社交网络服务的融合仍基本处于信息融合的层面,其操作模式主要是:一是传统媒介组织利用其在新闻、资讯等信息内容上的优势、权威地位,与社交网站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类似俱乐部性质的社交圈,为其特定用户群体提供独家的、第一时间的新闻和资讯服务,同时收集这些用户的数据信息,巩固其客户资源;二是广播、电视类媒体让主持人等公众人物在SNS 中开设公共主页,对电视主持人和记者等公众人物主页上的视频、照片、音乐形成多媒体式的传播互动,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重新获得品牌优势;三是改造传播手段,增强其传统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比如帮助企业在社交网站建立自己的粉丝群体,利用传统媒体的创作优势与第三方应用平台合作,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策划,巩固其特定用户群体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服务这个平台,传统媒体有必要了解、利用SNS的传播特性,并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吸引目标受众,包括两种类型的群体,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就关注此媒体的用户,维系这些固有受众的手段主要借助专业、独有的信息服务;二是需要争取的新受众,这主要借助口碑网等新的模式来吸引新的受众进入。第二是如何更好地加强互动反馈,除了建立自己可视的受众群之外,传统媒体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为媒体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第三是如何巩固用户黏性,每一个用户在SNS上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相对而言,传统媒体也渐渐褪去了昔日光环,成为大家中的一员,因此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既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内容,又要善于与其他用户展开互动,使得信息的模式更加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①李应红,《美国媒体对社交媒体的最新应用》[J].《中国记者》,2010(5):92-93

②袁梦倩,《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J].《今传媒》,2009(4):78-81

③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J].《科技传播》,2009(8):1-4

④杨雷,《Facebook广告引发企业网络营销全方位变革》[J].《信息网络》,2008(4):60-61

⑤金怡,《SNS 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解读与思考》[J].《今传媒》,2009(11):83~84

(作者单位:泉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