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要统一点赞也是你,现在说多样化也是你。

可能你已经习惯了,无论是在朋友圈、微博、QQ 空间、Instagram 还是视频网站,除了评论之外,社交网络都鼓励随手点赞来表达态度。当然,不论是表示关心还是“已阅”,点赞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like的意思。

如今,将这个点赞按钮带入互联网世界的公司 Facebook 决定给用户更多表达的选择。在原有的点赞按钮处,用户长按住之后可以在六个不同的动画表情中选择更具体的情绪。

这六个按钮分别是“点赞”、“喜欢”、“哈哈”、“惊叹”、“难过”以及“愤怒”。原本,文章、照片下方会显示点赞数和评论,如今,点赞量会以多个 emoji 混合的方式呈现,大概就是“某某某的照片获得了 35 个赞/喜欢/惊叹”的意思。

2010 年,Facebook 上线 Like 按钮,在此之前鲜有哪个互联网服务只给你表达一种情绪的选项。

随着 Facebook 的崛起,这个竖起了大拇指的按钮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用户习惯点一下它表达自己的支持、赞同、喜爱等情绪,而内容发布者、广告商也通过点赞数来调整发布内容。

相比起留言评论,点赞不需要花费什么脑筋,让互动更加轻巧便捷,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网络路过”的礼仪。

一开始,Facebook 将网络上所有的反应都简化成点赞这一种。伴随着 Like 按钮的普及,社交网络用户们想要一个 dislike 按钮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过。毕竟,当朋友宣布了不幸的事情,你用点赞来表示关心,看起来总是不那么合适。

在社交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单一的点赞按钮已经不够用了。

当年扎克伯格认为在 Facebook 社区需要正能量,谁也不愿意看到朋友给自己的动态点一个 Dislike。但是,人们也确实需要更多的选择来表达积极观点之外的情绪。

这六个“反应”( Reaction)按钮的设计开始于一年之前,Facebook 的产品设计总监Julie Zhuo 表示,在最终确定上线的版本之前,它们邀请早期用户测试了数个版本的 emoji 表情。另一位产品设计总监Geoff Teehan 则表示,选择的标准在于,它们需要同时兼顾普适性和表达性。

毕竟,Facebook 的用户覆盖了几十种不同的语言,用户的文化背景也各自不同。

用户能够快速地表达更多样的情绪,对于媒体、广告商以及社交网络平台来说,都有更多的利用分析空间。想想朋友圈里出现的广告,你点赞的原因是表达存在感、表达不满意还是真的喜欢?

不过这样一来,在网上发布内容的时候可能也得多做一些心里准备:被点一个“哈哈”还算好,要是被点了“难过”和“愤怒”呢?有些时候,也许你会怀念那 种“什么也不说,就赞一下”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