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的四大浪费(下)
   上一周的《云栖科技评论》中,我们提到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正不经意产生本可以避免的浪费,其中包括算力浪费、数据浪费、AI能力浪费和AI人才浪费等方面,虽然AI领域的投资仍然处在高速增长期,但浪费仍然会对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存在浪费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抛砖引玉。

   首先,针对AI算力浪费来说,使用公共计算平台(公共云)所提供的算力,尤其是AI算力,是一个避免重复建设AI计算平台(硬件基础设施)的重要方式。公共云因其按需付费、资源共享的特性,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天然带来的边际成本效应的降低,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人工智能算力,不仅降低企业获得AI算力的成本,更能避免AI算力的浪费;

   其次,就AI能力的浪费来说,公共云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云平台天然解决了企业数据和技术的统一,这也构成了企业获取人工智能能力的最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云服务商将AI能力作为“公共服务”提供,对其易用性、适用性、功能性都有所优化或强化,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将其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

   第三,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至关重要。虽然近年来AI研究者们持续试图在小数据集上实现AI技术突破,但总体来说收效并不明显,数据仍然是AI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完整、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非常关键。因此,建立可信、可靠、可用的服务于AI产业发展的数据共享平台至关重要,当然,这种共享平台必须要保证数据安全、信息脱敏和隐私数据保护。

   最后是AI人才浪费的问题,正如上一期所说:由于在AI人才培养中,计算机学科、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未能与生物医疗、交通运输、工程建筑、脑科学等学科实现融合与交叉,造成“AI人才不懂行业,行业人才不熟AI”的局面,AI人才往往变成了“计算机学科人才”而非AI产业人才。

   针对这一问题,借助跨学科教育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共识:2018年11月,MIT宣布在计算和AI领域投资10亿美元,成立面向全球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与研究的“苏世民计算学院”,该学院以培养“双学科学者”为目标,让各个学科的专家对计算和AI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样熟练,从而培养“AI+专业学科人才”,从而保证AI人才在产业中可以学以致用。

                                       阿里云研究中心 崔昊

  编辑制作:人民网研究院  内容提供:阿里云研究中心  本刊仅用于行业交流,非商业用途。编辑或专家观点独立,不代表本刊立场。部分所选用内容,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请联系本刊:[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