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中的重要性关系生死,所以在这里单独摘出来说明。流量源,就是传播中的放大器,十万流量只是开始。

一、增长黑客理论

Facebook在1年内获得2亿新用户,Twitter两年间活跃用户从1亿增长到5亿,不是因为烧钱圈用户、铺天盖地砸广告,而是运用了——黑客增长术!社交网络、邮件营销、磁力营销等病毒营销的相关概念,连同搜索引擎排名的优化、众包、市场协作等,共同构成了如今被称为“黑客增长术”的概念。

将注意力聚焦在产品策略本身带来的自发增长上。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病毒营销等,他们日常关注的对象是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E-MAIL到达水平、病毒因子这些指标。

根据不同阶段用户参与行为的深度和类型,增长目标拆分并概括为“AARRR”转化漏斗模型:

Acquisition获取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发现、点击网站广告进入、看到媒体报道下载等方式,让用户接触产品,吸引流量;

Activation激发活跃:引导用户完成指定动作,如填写表单、下载软件、发表内容、上传照片等;

Retention提高留存:留住一个老用户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

Revenue增加收入:向用户收费,或通过广告展示、业务分成等方式向其他利益方收费;

Referral传播推荐:口碑力量。

那么,增长黑客们对Facebook和Twitter做了什么?

Facebook:12个月内获得2亿新增用户

不太知道如何下手的一群聪明人围绕海量用户行为进行研究,找到了突破口:

首先,面向用户提供带有个人FACEBOOK基本资料的博客小挂件,用户可以将小挂件的代码粘贴到自己的公共主页或者博客上,对外展示炫耀。每月为F带来数十亿次展示量、千万次点击量和百万级注册量,并且更多人愿意贴出小挂件以争取更多的好友和互动。不仅是好看摆设,还起到建立反向链接、提升F在搜索引擎显示权重的作用。

其次,F收购了一批第三世界国家的通过API和OAuth授权来收集用户联系方式的通信录服务提供商,获取关键技术后更快地拿到潜在用户的E-MAIL地址,基于数据挖掘精准广告推送。

Twitter:两年间活跃用户数量由1亿人增长到5亿人

优化登录页:之前页面包含大量繁杂元素,如热门话题、用户头像、搜索框等,而注册和登录按钮挤在极不起眼的角落。砍掉热门微博和搜索框,减少用户头像显示面积,精简了文案,将登录注册区域扩大到占据整个页面的三分之一,24小时用户注册率提升了250%。

推荐关注用户:每当有新用户注册,立即向他们推荐关注至少10个用户,确保他们有东西可看而不是一头雾水。

挖掘电子邮箱的作用:开发邮件自动发送功能,着力优化性能,提高单位时间内发送数量。改进后,每当用户获得新粉丝或是一条微博被转发收藏,就会第一时间收到邮件提醒,邀请他们回到T来一看究竟。

这里从六个层面——创造正确的产品、有策略地获取用户、激发用户活跃度、提高用户留存率、在免费中创造并增加收入、进行有效的病毒传播,阐述了黑客增长术的实用理论及案例。运用得当,就可以“花小钱、成大事”。

1、创造正确的产品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与市场相契合的状态

产品与市场相契合的状态称为PMF,在达成PMF之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一小部分早期用户那里获得反馈,并持续改进产品,每一次迭代不一定尽善尽美,调整过程可能损失旧的拥护者,但这不致命,且为必需。

通过调整转型达成PMF的国内品牌

QQ早期从事网络寻呼机业务,寻呼机江河日下时,用户增长遭遇瓶颈,马化腾一度想60万将其出售;百度曾甘居幕后为其它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盛大网络早期做的是网络虚拟社区“史丹莫”;聚美优品在化妆品限时特卖之前,以团购网站的形态在“百团大战”中苦苦寻觅业务支撑点;动网从独立论坛系统成功转型为页游公司;六间房从视频网站转型为在线直播平台;博雅互动从网络聊天室转型为棋牌游戏。

达到PMF三个要素

(1)、最小化可行产品MVP(Minimum Vible Product)。将产品原型用最简洁的实现方式开发出来,过滤掉冗余杂音和高级特性,快速投放市场让目标用户上手使用,然后通过不断听取反馈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对产品原型迭代优化,尽早达到PMF。“最简洁的产品原型”可以是产品界面的设计图,可以是简单交互功能的胚胎原型,甚至可以是一段视频,一个公众号,并不意味着核心功能残破,应是能帮助用户完成任务的最小功能合集。

(2)、用户反馈。整体感觉如何、是否喜欢某项功能特性、需添加哪些功能、某些流程是否合理顺畅等。

(3)、快速迭代。不要等完美再发布。尽快将创意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不是闭门造车。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的三大必备模块

(1)、反馈渠道:尽可能为用户提供产品内部的反馈机制,因为用户希望在遇到问题的那一刻尽快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开发团队。如网站顶部留言板入口、移动应用中的提交反馈页面等,而不仅是外置独立的反馈渠道(微博微信QQ)。

(2)、官方公告:包括群体公告和针对单个用户的定向消息通道,如首页的醒目横幅、个人中心的系统消息或群发的邮件,客户端及移动应用的公告则可以用推送通知。

(3)、自动升级:希望用户打开最新版本,然而手动搜索下载安装太麻烦,最佳方式是在产品启动时提示用户有可用新版本,用户确认升级后,通过内置的下载模块在后台完成更新,整个过程无需用户介入。

2、有策略地获取用户

冷启动

在产品之初尚未形成完善生态体系并能够提供足够多可消费内容的情况下,从零开始导入第一批用户和制造内容的过程。选择高质量早期用户加入和建立充足的数据沉淀,将可作为引燃产品持续增长的燎原之火。

冷启动需要寻找种子用户(Seed Users)

种子用户意味着数量少,获取不易;进入产品阶段较早;像种子孕育希望,具备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性。

国内外品牌如何寻找种子用户

Facebook最初仅对常青藤大学的学生开放;大众社交产品女性往往是种子用户群体;知乎反互联网屌丝天下之道走精英路线,采取严格的邀请和审核机制,李开复、徐小平、雷军及投资圈媒体人为其种子客户。动漫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过滤用户方式——每次系统随机从题库中抽选100道有一定难度的题,拦截不够资深的爱好者;小米手机推出前,通过发布MIUI,从竞品网站筛选并主动邀请来一批人听取反馈意见,积累种子用户,并为这批被称为“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用户拍摄了微电影;Strikingly寻访了公司周围所有的学校社团和创业公司,邀请他们用自己的产品,创始人在FACEBOOK上添加2000多用户,每天泡在F和他们聊天,聆听产品反馈,也邀请用户喝茶聊天,甚至有些成为挚友。

警惕产品蝗虫:好奇的观光客、寻找项目的投资人或竞品调研的产品经理。

做好内容营销-持续输出的传播引擎

标题技巧:Upworthy针对每一篇帖子至少写25条不同标题,随后通过A/B测试选出效果最好的一条正式发布。总结出的技巧包括不要在标题里透露全部内容、抛出疑问而不是总结陈词、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文章长度:KISSmetcris联合创始人尼克帕特尔发布的针对谷歌搜索排名与被收录文章长度关系的数据显示,排在前十名的文章需要包括至少2000个单词,人们倾向于分享字数较多的专业长文,尽管可能根本没有仔细阅读过。病毒内容提供商Buzzsumo调查结果是3000-10000字文章最易获得人们的主动分享。

发布渠道:自媒体人和产品团队选择以发布和销售电子书的形式推广自己的产品服务。

此外,了解目标受众、持续稳定输出高质量内容而不是期待一两次引爆、鼓励受众参与互动也是重要的方式。

加速扩张布局的方法

Facebook并不希望通过开设各地办事处、驻派专员、招聘当地员工的方式打造当地化F版本,F增长黑客采取的妙计:抽离了核心代码主干,开发出一套支持“多语言包”的国际版框架,允许任何人参与F的当地化工作,帮助一起翻译和开发当地语言的版本,让产品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渗透到世界各地。

3、激发用户活跃度

职场社交服务巨头Linkedin如何激活50%的沉默用户

(1)、首先A/B测试(网站活跃率提升的法宝)调研,结论是当新注册用户到达“邀请好友”页面时,如果系统默认建议用户邀请的朋友数量少于4人,他们很可能轻易忽略这一步骤,多于4人则让用户感到焦虑和麻烦,不多不少正好4人则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邀请转化率——邀请方式是向用户好友发送邮件。然而通过邮件邀请带来的用户不到25%的人会继续主动添加更多联系人。

(2)、如何让用户更新自己的联系人列表来保证平台上的活跃度——允许用户导入自己邮箱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在当时较为先进。这种方式依然存在转化率不高的局限。

(3)、在用户的个人资料上做文章:当新用户注册时,被邀请填写当前所在的公司与职位,数据显示超过90%的人都愿意填写,为此L公司在这一环节增加了联系人推荐——立即列出同样所属该公司的用户名单,新注册者只要简单勾选,就能与这些潜在的同事建立连接。打破了之前邮件邀请的单一连接维度。此后,再增加“请输入以往公司与职位”的填写,人们借此对职业生涯进行梳理,与过去老同事形成交流。随着新用户的注册,老用户也会被动地收到新用户的添加好友邀请,这有助于唤回他们,维持活跃。效应显著,之后发现用户活跃度两极分化,职场左右逢源的人网上也互动频繁,默默无闻者网上也低调内敛。

(4)、L将活跃者与非活跃者联系起来。新上线一个能够让用户为任何好友做评价的声誉系统,贴标签,如WEB前端开发、企业经营、互联网投资等,这些标签显示在被评价者的个人主页上,并默认根据评判次数降序排列。

红包策略

滴滴打车:分享到朋友圈或发给好友,每次抢夺到打车红包随机金额最大的,永远属于那个从来没有用过滴滴打车的人。

蜜淘网:黑色星期五的海外购物节推出1元、5元、10元、1128元不同金额的随机红包大转盘。

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好友“合体红包”等。

诱饵效应(类似传统营销上的“买一斤还是两斤”而非“买不买”)

Tinder应用显示配对异形图片的主界面上只放有一个可点击的“喜欢”按钮时,平添平均点击数7000,新增一个“不喜欢”按钮,每天喜欢的点击数可上涨到12000次左右。

迅雷升级版引导面板上同时又“华丽地变身”和“残忍地拒绝”两个按钮时,比仅有一个“华丽地变身”点击率高20%。

游戏化运用(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移动签到应用Foursquare的做法

(1)、积分排名:每当完成一次签到,都将获得相应的积分。如果当天之内连续签到或是签到时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则积分会增加乃至翻倍,好友之间会形成积分排行榜。

(2)、徽章挑战:一天之内连续签到不同地点,同步到三个以上的社交网络、驾车或乘飞机穿梭于不同城市、抵达特定的合作商家门店等,都能赢得徽章。徽章花样更多、琳琅满目。

(3)、抢夺地主:对签到某一地点特别频繁的人,F会授予你该地点唯一的“地主”称号。

4、提高用户留存率

真正的用户增长就是增长与流失的差值。

留存率:5%的客户留存率增长意味着公司利润30%的增长。

常用指标是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30日留存率,计算公式为第一天的新增用户中,在往后的第N天依然在使用的用户数,如2、7、30——

次日留存率:第一时间发现新版本的品质变动和渠道优劣;

7日留存率:反映用户完成一个完整体验周期后的去留状况;

30日留存率:反映出一次版本迭代后的稳定性,辅助判断产品的演进方向是否合理。

留存率低的原因

(1)、存在程序漏洞、性能瓶颈。此外连接超时、卡顿、黑屏、网络卡顿、交互性能差、CPU使用率高、内存泄漏、耗电过多等问题也会让用户反感。

(2)、用户被频繁骚扰。

(3)、话题产品的热度减退。

(4)、有更好的替代品。

(5)、其它因素如游戏通关、设备遗失、需求不再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终结等。

对于移动应有,留存率最高的三种类型分别是资讯阅读、社交沟通和系统工具,在4个月后的留存率能稳定在10%左右。

有损服务——放下不必要的坚持

可以输出在品质上存在某些损失的服务,以换取其它方面(速度、稳定性、成功执行的几率)的优化。意味着产品能力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与博弈。有损服务两个原则:

(1)、发生问题时,优先保证核心功能的运转,非核心功能不可以影响核心功能。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牺牲的特性越少越好。

引导新用户快速上手

(1)、推荐关注:推特上线初期吸引了一批爱尝鲜的博主、网红,注册账户猛增,但并非人人都有表现欲,一段时间后留存率降低。经数据追踪发现,如果新注册用户一开始就能关注5到10个人,那么他们更有可能长久地使用下去而不至于中途离开。于是,推特在注册环节增加推荐关注的对象,用户只需一点鼠标就能批量关注多个被推荐对象。

(2)、导入手机联系人或社交网络联系人:Facebook阻止用户永久流失的策略也运用了社交关系:在用户注销确认环节的最后一步,页面会显示出几名与用户联系最为亲密的好友的照片,并可怜巴巴地提示说“他们会想念你的”,这一策略让非活跃账户数降低了7%,相当于一年100万用户量。

(3)、反其道而行之的孤独社交(只爱陌生人):移动社交产品Same允许用户用图文音乐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有“拍井盖”“专注呼吸二十年”“我纷纷的诗歌”等无厘头小组。早期包括附近的人、性别筛选、导入通讯录或社交账号的功能都没有,甚至不能关注你感兴趣的人。效果——次日留存率保持在50%以上,5日后达到30%。

召回流失客户的唤醒机制

专为召回流失用户而设计的产品机制,包括电子邮件唤醒、消息推送通知、移动网页唤醒应用等。

(1)、EDM唤醒用户的策略(EDM最好也为用户提供退订的方式,以免糟用户举报拉黑被邮件提供商屏蔽):

1)、提供奖励:如消费折扣、免运费、购物卡等。如GODADDY,不定期为老用户提供优惠码吸引下单订购。POCKET在你好久不光顾的时候,用高级付费账户的试用机会吸引你折返。

2)、告知进展:将产品更新情报、商业蓝图或团队事件告知用户。

3)、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特点精准化内容而非千篇一律。如淘宝会将用户近期浏览过但没有购买的同类商品搜索结果,通过邮件再次推荐到用户面前。

4)、用户社交互动提示:如新的好友申请、收到一封私信等,FACEBOOK最有效的邮件通知之一是告诉用户“有人在一张照片中圈了你”

优质免费独立第三方邮件群发服务商:MailChimp、TinyLetter等。支持基本订阅和发送,还支持分组发送、格式优化、A/B测试等。

(2)、消息推送通知:推送授权、徽章通知、本地通知、地理围栏通知、图片推送通知、表情文字。

(3)、移动网页唤醒手机应用:如知乎手机网页版顶部显示有“打开应用”按钮,点击即可从浏览器直接跳转到知乎应用的该问题页面下。

5、在免费中创造并增加收入

免费模式如何赚钱

(1)、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如早期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先免费使用一段时间,到期之后必须付费换取注册码才能继续永久使用。

(2)、交叉补贴,以优惠甚至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从而促销另一种盈利更多的产品,如吉列剃须刀刀身免费刀头收费,如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等。

(3)、三方市场的流量变现。“当你在使用免费服务时,你自己就是商品”,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等营收中,广告占了7成以上。

(4)、开放源代码的盈利可能。如全方位优化和保护安卓设备的工具RootTools,他为这个项目建立简单的主页,放置一些功能预告和联系方式,以此贴近用户,三年后拥有50万活跃用户取得良好口碑后,该项目才开始接受用户捐赠,前提是捐赠者必须对项目提出某种开发或改进的要求。知名度变大之后,吸引了一些要求定制开发的厂商,收费2万元左右。由于该项目代码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定制开发小功能不会很难。此外,还有一个收费途径是文档,对于技术薄弱的厂商,一份详尽的代码说明文档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

(5)、公司上市,或被收购。

重定向广告

根据数据,在30天内出现7-10次横幅广告的转化效果是最佳的,转化率提高三倍以上。操作方法:首先,在网站里插入追踪代码,代码会在用户电脑里植入一个COOKIE,标记出用户身份和感兴趣的商品信息。当用户访问其它网站,只要该网站加入了重定向广告联盟(泛指第三方的重定向广告服务商,如Adroll、Retargeter、Chango、Google Adwords),就有资格读取出COOKIE中记录的信息,并将动态的广告位“掉包”成用户感兴趣的商品广告。

6、进行有效的病毒传播

衡量病毒传播的两大核心指标:K因子和病毒循环周期。

K因子:用于评判病毒传播的覆盖面。K因子=感染率*转化率。感染率指某个用户向其他人传播产品的程度,转化率是指被感染用户转化成新用户的比例。

病毒循环周期:指从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到新用户完成转化所花费的时间。

二、流量池思维

我们谈流量首先就要区分清楚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

流量思维:平台获取用户,用户转化,对用户进行变现后用户就离开了。

流量池思维:平台获取用户,用户运营转化、留存和裂变以获取更多的用户,保持用户活跃、提高用户复购率,打造自循环体系的自有流量池。

流量池思维更多不是在于前端获取多少用户,而是强调如何运营用户进行裂变,利用存量用户发展更多新的增量用户。

流量思维结果是购买用户后,用户进来一次后就走了。流量池思维在于如何留住用户、促活用户和利用用户进行增长裂变的思维。

1、任何传播都需要有效果转化

“落地页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不管大企业小企业,都绕不开这个话题,特别是投入大量资金做推广,文案转化差。搞活动最重点的用户看到的这个落地广告页面,这个决定了对用户的吸引力和最终的用户转化率。

一般的落地页设计,只需要用到其中部分,杨飞总结了实战比较强的“落地页逻辑架构6要素”:

(1)、 梳理出核心卖点和品牌、活动信息。

落地页首部一定要能抓住眼球,展现品牌、活动的信心卖点,简单、直接、快速有效的告知访问者: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我和其他同类产品有什么不同。

(2)、品牌的整体印象与产品口碑。

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落地页就是对品牌的第一认知,所以设计和构图一定要遵循简单、直白的原则,切忌页面杂乱、信息混乱、操作流程冗杂。

(3)、消费者益处。

做营销最大的难点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想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展现卖点。消费者考虑的是“你的产品能给我什么”,而不是“你的产品的规格型号是什么”。提供额外价值、独特价值,或给予巨大优惠,都可能促使他们完成冲动型消费。

(4)、权威认证。

消费者在看到并不熟悉的产品或品牌时,相关的权威认证会提升信任,降低疑虑以及使用产品的心理成本。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者希望自己是新产品的“小白鼠”。

(5)、用户留资。

用户留资是落地页的核心作用,所有的工作目的是希望用户注册、购买或留下他们的资料,完成流量到用户再到销售的转化。

(6)、索取有效信息。

不要在落地页中索取不需要的信息,首先,额外的信息对企业来说是无用的;其次,信息索取越多,消费者对企业规范产生怀疑、抵触。所以,索取最关键信息即可,比如加密后的微信号、手机号码等。

2、流量池需要多个入水口

流量红利消失的时代,首先你需要打造多个入水口。

成熟、优质、稳定的渠道获客成本肯定是越来越高,短期内你可能拥有一个或多个便宜的入水口,因为狼多肉少大多数优质渠道很快会变贵、用户质量变差、转化率下滑。

自有流量池需要多个入水口,任何品牌、活动推动等都需要所有渠道和模块同时运作、互相配合、共同为活动引流和造势,这样才能把效果和转化最大化。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或者中小企业的说,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费用十分有限,除了从大的流量平台买用户以外,就是通过时下最聚焦流量的社交平台来获取流量和传播。


运营流量和运营一个池塘一样,原来我们的池塘已经有一些水了,还有一个固定的入口不断向池子里放水。获取用户是运营的第一步,也是目标,一切营销运营的目的都是获客拉新。

入水口不能仅仅靠购买用户这一种方式,目前阶段购买用户的方式用户质量不断的下滑、购买成本逐步上升。

不论注册还是下载,都会涉及到转化率。转化率的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获客成本。

不同渠道的展示和成本会有明显差异,很多渠道看上去下载用户少,实际情况是某个步骤的流失率过高。这时候运营的全盘统计就显得很重要。

不少产品为了更好的跟踪,会让用户注册后下载,通过userId跟踪转化率。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渠道数据分析,对数据的统计要求较高(主要是数据匹配和归类)。产品和运营都应该有统计的习惯。

不要小瞧任何可以优化转化率的细节。这里有一个经典的AB测试案例:注册落地页有一个点击注册的按钮。我们之前一个活动中试验了按钮上哪类文案更能引导用户注册。免费注册,立即注册,前者的点击率要高于后者40%。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的结束,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已经大大超出以往,甚至高到一家创业公司无法承受的地步。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为了获得一位投资用户,甚至会支出四位数的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

3、游进来的用户只是运营的开始(这是核心)

通过渠道和营销获取的用户我们肯定不仅仅满足于只完成一次购买,我们产品中有个蓄水池,有入口和出口,游进来的用户我们做精细化的运营,通过裂变,让这个用户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我们产品的推广者。

裂变营销,也就是自传播,如《道德经》中讲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同个道理。

裂变营销,也就是拉新运营,最终目的是达到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客增长。

裂变目前是移动互联网比较有效的营销手段,主要是借用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关系,朋友圈裂变是最常见的运营套路。选择APP、公众号或群里的粉丝,设计出裂变诱饵,让粉丝主动分享。

裂变最主要是通过贴补和福利来刺激和诱导用户分享,用户也需要社交、个性、自恋、展示和攀比,目前裂变的玩法大家都屡试不爽。需要我们在设计活动中了解用户并且深刻的把握人性。

当下的裂变主要围绕APP和微信生态,分享基本都是在群和朋友群里进行。目标也很简单。『最低的成本和手法,攫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后流量红利。』

比如下面这些产品的裂变:

连咖啡的产品,售价100元,参加了邀五人享30元活动。用户A看到商品时,有2个按钮:30元和100元,他选择支付30元,24小时内他需要邀请4个好友,且各自都支付30元,即成功拼团,否则超过24小时,拼团失败退款30元。

蘑菇街通过拼团裂变的方式,轻松获取了300万新用户,其中有7成是通过拼团机制吸引来的。

2018年裂变中最耀眼的明星则是小蓝杯,瑞幸咖啡通过APP免费送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买二送一、买五赠五、朋友圈分享免费赠饮等手段,不停的刺激用户裂变,使用户数达到几何式的增长。

打造自有流量池,自有流量池就是要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流量,通过流量的存续运营,再获得更多的流量,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一方面通过推广扩大和流入新的流量,另一方面运营流量,关键是让自有流量池进行裂变,从而分摊流量成本、提高流量池规模和质量。

增加入水口,运营流量池,减少出水口流量,才能让我们的用户规模持续增加。

三、裂变

无论是增长黑客还是流量,抑或是流量池思维,所有理论的落地方法最终还是要靠裂变思维。裂变思维的核心是“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

而存量找增量的核心是用户价值和用户利益,在没有利益驱动的前提下,裂变失效。裂变的丰富玩法必须基于技术开发,而且很多裂变的细节也需要技术去实现,而现在比较好的一点是,很多工具是自带成熟技术,可以直接使用,降低了裂变的操作难度。

1、裂变方法论:

(1)、在做裂变之前先弄清楚运营目标,切勿盲目跟风。比如单个的目标可以是拉新,组合的目标可以是拉新+付费转化。裂变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基于客户细分以及对消费场景足够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打组合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地触达和刺激用户。当人在一个连续的场景下,激发他们的情绪,才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2)、在商业模式的构建中,有一个维度叫做“客户细分”,在裂变中同样适用,对客户的理解并做好客户画像还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是直接的目标受众,有着强需求可以付费转化的客户;一类是对付费内容或者商品感兴趣但又存在疑虑的客户;还有一类可能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有了客户细分,才可以打组合拳并做到有的放矢。

(3)、消费心理学则支撑着你如何在裂变中玩转价格、优惠和各种奖励。有时一句文案都会影响转化的结果,如何刺激用户,可深入到每个环节和相关细节。高价值的产品,一定要把裂变和付费转化分开,记住要构建连续性,先让用户进入流量池;在裂变活动中,可以利用用户的喜悦,给用户占到便宜的感觉,也可以利用用户的恐惧,刺激用户的失去感。

裂变万能公式=社交载体+玩法工具+创意+价值+运营

裂变就是一个用户带来x个用户,x个用户带来更多用户(x表示数字)。它是一种很好的增长方式,具有可观的增长状态,需要有一套稳定的运行机制。

1)、社交载体(微信生态等社交媒体)

所谓载体,就是承载裂变营销的平台,比如微信生态下的:公众号、微信群、H5、个人号、小程序等。这些载体都自带流量,可以作为裂变的基础要素之一;

2)、玩法工具

l 拼团:拼多多的火爆让大家见识到了拼团裂变的强大之处,很多企业也开始使用这类工具。比如千聊、荔枝等相关的知识付费平台就有这样的功能;万米电商云在给客户搭建的电商商城中也会自带拼团等各项营销工具。逻辑:用户开团--邀请几位好友参团--好友参团--拼团成功--以低价或免费获得产品。

l 分销:分销的形式沿用的是“消费商”的概念,让消费者可以实现“购物省+分享赚”,效果通常立竿见影。万米电商云在给客户打造的电商商城中也配置了这样的营销工具“推广达人”;还有的客户还专门定制了分销商城,比如金燧云厨的消费商+合伙人的模式,其核心逻辑都体现了分销的模式。逻辑:用户优选适合分销的商品——分享到朋友圈和好友——分享达成交易——分享者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

l 邀请: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裂变玩法,又叫“助力”、“点赞”等,该形式获客成本低,其本质是众筹,常用的工具如爆汁裂变。也有玩家基于自己的微信服务号或者小程序进行定制开发,比如学霸君、樊登读书会等。逻辑:用户分享海报——邀请一定数量好友扫码——达成任务要求——获得目标产品。

l 砍价:砍价模式,营销性质很浓,比如之前很多人在玩的每日优鲜砍价活动,请好友帮自己砍价,参与人数越多、价格越便宜,满足一定限额即可实现免费。逻辑:用户发起砍价--邀请多位好友帮忙--好友完成砍价--砍至目标价格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裂变方式,还有很多其它的玩法,其实最厉害的方式还属“口碑裂变”呀,靠品质和长期时间效应积累。

3)、创意呈现(噱头+有趣)

裂变需要创意,不同玩法都需要有噱头,还要有趣味性。可以将上面提到的一些玩法进行组合。如拼团+红包、分销+排名等;而所谓噱头就是裂变活动以什么样名义去开展,学会结合热点去借势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趣味性也是提高用户参与感、增加用户粘度的重要因素。比如礼物说、各种游戏小程序等。

4)、价值(福利+低价+稀缺)

价值才是裂变成功的核心因素,裂变产品需要切合用户的需求,能解决用户的某些痛点,才能让大家为之疯狂的去分享和传播。需要抓住“刚需、痛点、高频”这三个关键词。

寻找核心价值需要基于对用户的理解,洞察其切实的需求,用户到底更看重哪点呢?背书、福利、价格、稀缺性?权威的背书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信任,福利、低价则具有传播属性,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稀缺性则不一定是指产品很稀罕,而是通过营销的手段,如限时限量倒计时等营造一种紧张感和稀缺感。

5)、运营

运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操盘整个裂变活动,可分为目标确定、方案策划、执行、维护、总结、数据分析等。

明确目的和目标是运营裂变活动的第一步,目的即裂变是为了什么,目标则是裂变要达成的指标。而对于方案,我们则可以细化到每一步该干什么,明确关键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的推进和执行;我们需要营造气氛,对用户进行引导并答疑解惑;最后就是每场活动的总结和数据分析必不可少,对目标数据、关键节点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才可举一反三、快速迭代。

裂变营销踩过的坑,得出这些心得:

用户调查&小范围测试,确定目标用户的精准画像。

你的用户画像越精准,活动针对性才会越强,你选取的渠道、文案和活动类型都是要根据用户画像进行选择的

裂变用户的启动资源量

启动资源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裂变活动的覆盖范围、参与人数和最终活动效果。要做一次成功的裂变活动,必须要保证你的活动最大程度上覆盖到你的目标用户群体。

注重宣传海报的设计

对于一张海报,用户的注意时间常常不会超过三秒,但是好的海报往往能吸引住用户的眼球。一张优质的海报通常包括:主标题(直击用户需求或痛点);副标题(对主标题的一种补充和概括);大纲(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好处);信任背书(平台或者名人);激励政策(营造一种急迫感)

注意违规词的使用

引导话术要想出彩还是有难度的,可以多借鉴别人的模板,并在模仿中不断突破和创新;此外还需要注意引导词的使用,否则容易被微信判成诱导分享,有时使用外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裂变案例:

(1)、瑞幸咖啡的“流量池思维”

瑞幸咖啡的增长与风靡,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这是因为中国咖啡市场长久被外国品牌如星巴克等把持,它们倡导的是“第三空间”,把咖啡定位成了社交商品。

这其实是很高级的营销思维,不过,互联网思维可能更高一筹,比如流量池思维。

关于流量池思维是什么,本文不做赘述,可通过瑞幸咖啡的一系列获客打法一窥端倪。

瑞幸咖啡的获客手法,主要有三种:精细投放、IP借势、裂变营销。

首先是投放,线下投放分众广告,比如在各办公楼的电梯里能看到带有汤唯的瑞幸咖啡海报,线上则是微信的LBS精准定投,比如刷朋友圈就会看到瑞幸咖啡的广告。

其次是借势,利用独特的鹿头形象和蓝色基调,借势世界杯、各种影视IP、各路明星、各个知名公司,甚至是竞争对手,在互联网上一次次刷屏,引发潮流。

最后就是裂变了,这是“流量池思维”的核心,因为“流量池思维”里有一句非常重要:一切产品皆可裂变,一切创意皆可分享。

其实,咖啡在中国售价其实挺高的,并非真正的大众消费品,而瑞幸咖啡正是看到这一点,以低价和补贴的方式,吸引消费,促使裂变。

下面简单盘点瑞幸咖啡的裂变方式和促销手法:

l 首单免费:下载luckin coffee App,就能免费获得一杯饮品。

l 送TA咖啡:好友通过分享链接下载App,各自得一杯赠送饮品。

l 轻食风暴:5折享受全部轻食。

l 咖啡钱包:购买饮品券,充两张赠一张,充五张赠五张,双11期间充一张赠两张,限充五张。

l 下单送券:购买任一产品即可获得20张优惠券中的一张,折扣凭手气,其余可分享由好友获得。

在这些营销措施中,送TA咖啡和下单送券是裂变的主要方式。

送TA咖啡利用免费作为吸引点,诱使用户主动分享给好友,而好友只需下载app,门槛很低,这样既增加了用户,也让用户得到实惠。

相比之下,下单送券的效果要更好一些,首先是需要分享并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老虎机、试手气)才能获取随机折扣的券,虽然有了较高门槛,但有一定趣味性,其次是限20人领取,非常适合在微信群场景分享,提高裂变量级。

可以说,下单送券的方式既能提高分享频次和获客量级,又能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提升留存。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瑞幸咖啡的App可以发现:送TA咖啡的入口略多一些,下单送券只有下单后才会显示,这说明瑞幸咖啡更希望通过成熟社交关系来实现用户增长,而送TA咖啡及咖啡的社交属性正好符合。

当然,和裂变相比,让用户消费才是根本目的,因为只有让用户持续下单才能产生实际的增长,而每周五折、轻食风暴、咖啡钱包则是主要变现手段。

为了更进一步刺激用户消费,瑞幸咖啡和浦发银行推出了联名信用卡,新用户全年最高可享150杯的权益,并且推出了和办卡相关的优惠措施。

可见,在保证裂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用户消费是其最新战略,而这恰好符合“流量池思维”又一句经典的话:以存量找增量,以高频带高频。

毕竟,如果没有太多的留存用户,且用户不持续在你这里消费,一切裂变手段都没有意义。

(2)、连咖啡的“社交基因”

和“新零售”代表瑞幸咖啡相比,连咖啡的知名度显然没有那么高,但不代表其裂变手法不高明,相反,连咖啡比瑞幸咖啡更具有”社交基因“。

为什么说连咖啡有社交基因?主要是因为其策划的刷屏活动——口袋咖啡馆。

据称,口袋咖啡馆上线第一天,点击就高达420万,累计开52万个咖啡馆,其中10%实现真实销售,有的用户甚至一天卖出200杯咖啡,可见这是一个裂变和转化效果都非常惊人的活动。

所以,我们简单分析下口袋咖啡馆的裂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l 操作成本低:基于小程序,在“咖啡馆”入口就可以一键开店。

l 创意十足和个性化:线上开店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而装饰店铺满足了个性化需要。

l 主动分享:个人精心装饰的店铺很容易满足用户的炫耀心理,更容易促使用户分享传播。

l 游戏化:有以领金豆为主的分享、集赞、签到等任务,还有开宝箱、金豆商城等兑换机制,极大增加娱乐性,更容易激活用户。

l 社交化:以网红指数为主的各种排行榜,还有今日推荐、附近的馆等,让用户可以接触其他的人,满足社交需要。

l 分销激励:咖啡馆的咖啡可以售出,每售出一杯即可得到可积累的基金奖励,基金奖励可在好友咖啡馆消费使用,这种分销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用户分享热情。

l 明星入驻:在口袋咖啡馆活动初期,很多明星在上面开店(比如王菊),这吸引了大批用户参与,积攒了非常高的势能。

可以看到,口袋咖啡馆是典型的符合社交裂变特征的,其中游戏化、个性化、社交化设定,是用户愿意主动分享和持续传播的主要动力,而分销激励则同时激发了用户的邀请和销售欲望。

连咖啡发起的口袋咖啡馆,很好地击中了用户“开咖啡馆”的社交痛点,这种对用户的洞察,就是连咖啡具备“社交基因”的根本原因。

当然,连咖啡除了口袋咖啡馆,也有其他裂变和促销方式,比如邀人拆红包、咖啡库、拼团、抢福袋、限时福利社等。

其实这都是较为常规的手段,和瑞幸咖啡相比没有太大的不同,本质还是补贴,但对用户是有明显作用的,毕竟在口袋咖啡馆出现之前,这些就是最主要的增长方式。

当然,口袋咖啡馆的出现让连咖啡找到了更好的获客手法,而这也让咖啡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四、产品矩阵做流量

本文重点探讨互联网思维中的产品矩阵思维,产品经营成功是平台经营成功的基础,有相的产品是无形思想的载体,要产品经营成功,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模型。在此勇哥简单分享平台化经营中的三个产品区隔定位的思维模型。

1、第一流量产品定义:

流量产品需符合三高三低:需求比例高,使用频率高,科技含量高;教育成本低,竞争程度低,边际成本低。

性价比上对用户要有绝佳吸引力,具备消费面宽,消费频率高,教育成本低,产品功效的感性感知效果要快要好,这样才容易实现快速二度传播,带来低成本的高黏度的自流量。流量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可以实现自传播,转男性的强大勇猛的主动进攻思维,为女性的外秀内慧的被动感召思维。

如小米的手机,马云的淘宝,百度的用户搜索,腾讯的微信QQ,360的杀毒,京东的自建物流,滴滴的的士,这些产品对平台来说几乎没有利润乃至需要倒贴,但却能带来绝佳用户体验与黏度,建立信任感。

把其他行业的利润产品转为自己的流量产品,以零毛利或低毛利方式销售,即跨界“抢劫”,曰“掠夺”性经营,是未来平台化企业的共性。

2、第二利润产品定义:

利润是组织健康成长利润产品动力,利润产品最好要属于高附加值,高溢价产品。如:小米的米家及其增值服务,马云的天猫,百度的搜索排名,腾讯的游戏,360的广告,京东的家电,滴滴的专车服务,都是利润丰厚的产品。

3、第三壁垒产品定义:

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相对垄断优势,用以聚合组织,实现理论上的永续经营。有行政授权壁垒属性,有技术壁垒属性,有规模壁垒属性。如:小米的智能家居,马云的云计算、蚂蚁金服、菜鸟物流,腾讯的微信支付与大数据服务,百度的大数据服务与智能驾驶,滴滴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服务。这些都是一般的小企业搞不定的,基本具有相对垄断竞争优势,竞争壁垒巨高。

流量产品是平台成功关键中的关键,运营好能带来自流量与黏度的产品,有了较高的流量基数所带来的幂律效应,利润自来,壁垒自成。小米从创办到百亿美金业绩用了三年半时间,成为人类历史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雷布斯也成了耀眼创业教父,他飞天神猪论引发创业热潮,引起公众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促成中国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

小米成功不仅是雷军个人的成功,它值得所有创业者的思考。存在即合理,发生即必然。寻找成败得失的逻辑底层,破解他人盛衰秘密,照亮自我前进之路。小米总结出的产品经营思维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事实上几乎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平台都是这么做的。专注才能极致,极致才有口碑,口碑才能聚合。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更何况今天是剧烈的变革时代,若慢慢摸索,必然聚气不足,无法实现幂率聚合效应,所以经营平台宁愿犯错也要快,但要通过快速迭代以弥补错失,因而反应企业沟通效率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互联网平台的成败,企业文化则是创办人的思维模型具体呈现。

在这普遍平台化的时代,平台创业初期若发展不快聚气不足,则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就算平台经营的项目是正确的是符合趋势的,也会被其他平台超越,为他人做嫁衣,沦为行业炮灰。这就是资本为什么不在意短期的利润而非常在意有效数据的增加值的核心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