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和网络舆论问题更加复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企图在中国复制西亚北非国家的“茉莉花革命”和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必须高度重视。
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和舆论工作的复杂局面
热衷于对第三世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西方国家,单方面地认为世界就应该是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渗透改变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各种基金会的支持下,许多反华势力都有自己的网站,成为他们进行鼓动宣传的阵地。他们通过与国内某些团体和个人的联系探听消息,并根据中国国内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臆断揣测。由此,这些反华网站的新闻就出笼了。这些新闻的标题大都危言耸听,或者对中国领导人进行无端揣测甚至污蔑,或者放言中国政治体制面临巨大危险,或者宣称中国经济已经走到末路,等等。这些言论尽管一次又一次地被事实所否定,但相关反华网站仍然专注于此。他们还与国内的联系人进行合作,由国内联系人提供信息和素材,由境外反华网站负责加工成文章并进行发布,然后再通过国内联系人设法发布到国内的网络空间中,并利用水军大肆炒作,其目的就是要让网民改变对中国意识形态的看法和传统认知。
西方世界还有大量的研究机构和智库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持有严重的偏见,他们的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动辄拿中国政治体制说事,无视中国政治发展取得的成就,抹黑中国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这种言论充斥西方世界,以至于很多美国政客和研究者都把批判中国意识形态视为一项理所当然的事。
中国国内的网络舆论中也存在着不少宣传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阵地。他们打着智库网站的名号,实际上发表和搜集的都是隐晦地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进行质疑的文章和言论,利用学术的外衣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做宣传。西方的一些电影、电视剧和各种视频在中国网络中的广泛传播和流行,成为推销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载体。这些文化内容中所体现的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典型的事例反映了网络意识形态和舆论领域的复杂局面。2018年3月,Facebook因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英国数据公司,被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了Facebook超过5000万用户的信息数据,并通过滥用这些数据获得政治影响和经济收益。“剑桥分析”是一家政治广告公司,通过锁定用户的信息、特征和价值观取向,定向地推送政治信息和广告(其中有些信息是虚假和杜撰的),以此影响公众舆论。“剑桥分析”曾服务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并参与了英国脱欧公投活动。除美国和英国外,德国和以色列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决定对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开展调查。巴西是Facebook的全球第三大用户市场,巴西政府已启动对涉事巴西数据公司的调查,以确保巴西大选不受外界的左右和干扰。由此可见,拥有庞大用户的网络社交媒体如果被蓄意利用,将会对相关国家的国内舆论和政治进程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7年12月,伊朗再次爆发了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伊朗政府指责美国政府通过互联网对示威者进行引导和鼓动。伊朗政府决定临时限制Telegram和Instagram两款社交软件的使用,这两款软件被认为推动了示威运动向伊朗全国迅速蔓延。美国总统特朗普则连续在Twitter上发表推文,号召伊朗人反对政府的“压迫”,争取“自由”。伊朗总统鲁哈尼对特朗普此举予以严厉谴责。可以说,中东国家所发生的许多乱局背后都有西方政府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和“搅局”的影子,他们的政治野心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影响网络舆论,推动线下的反政府运动,进而在相关国家实现政治颠覆和政权更迭。
二、以提升软实力增进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
软实力不仅包括文化的吸引力,也包括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吸引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说到底就是为了将中国在这方面的软实力消耗殆尽,让中国内部自行发生政治变革。他们通过网络攻势,大肆制造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进行贬低、讽刺、谩骂和侮辱。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西方世界的公众对中国意识形态失去好感,甚至产生厌恶;同时他们也企图让中国公众丧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守和支持,乃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他们这一目标实现,不但会对中国软实力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也将对中国的政治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势在必行,而且必须以周全和细致的方式进行回应。面对西方的网络宣传和渗透活动,中国必须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有所作为。其中一个核心的宗旨就是要让中国的意识形态在国内民众心目中具有牢固的吸引力,使西方的渗透成为徒劳。
1.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和党的建设经验。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和平有序发展的一个政治前提。在中国,没有任何政治组织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地位。网络意识形态需要党从组织上、宣传上和实践上对网络空间中的参与者进行引导,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居于主导地位。党媒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媒需坚定地以党的宗旨和原则为指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以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形式进行网上意识形态宣传。在互联网这个时时刻刻都充满着变化的空间里,党和政府需要以更加鲜活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比如曾经在网络上热播的电视剧《潜伏》,既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又具有很好的感染力,是意识形态宣传的一个值得赞许的范本。另外,意识形态宣传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是,网络空间中以年轻人最为活跃,因此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并据此提升宣传实效,这是党和政府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3.监控网络意识形态的异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和观念千变万化,各种新事物和新理念层出不穷。因此,监控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异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对网络空间中出现的歪曲中国意识形态的言论必须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批驳。要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工作者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中的作用,形成针对西方国家及其网络代理人的舆论优势。另外,要高度关注网络空间中的一些“意见领袖”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引导他们发表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言论。
4.关注隐藏在互联网深处的意识形态问题。随着新型网络工具的不断涌现,网络思想和行为可能存在于越来越隐蔽的网络空间中,这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重视的趋势。而且西方世界也开始改变意识形态渗透的策略,从直截了当的宣传西式价值观,变成用更加生活化的语言文字、图片和影像来影响网民。比如在论坛和贴吧中经常会有一些晒图片的帖子,将对西方价值观的推崇暗藏在对图片的评论之中。还有微信朋友圈经常会出现被反复转发的一些来源不明的文章,对西方极尽夸赞之能事,同时还与中国进行对比,用扭曲的视角暗讽中国政治制度。想要彻底排除西方渗透是不现实的,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从政府到民间,甚至到网民个体的努力,逐渐压缩西方渗透的市场空间并弱化其影响。
三、打造彰显中国软实力的网络空间舆论旗舰
引导网络舆论工作的实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这需要充分发挥新闻网站和各类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引导要依靠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协同作用,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兴社交网络媒介的作用。建立具有强大的国内外传播实力的新闻网站和移动新闻传播媒介,打造展示和运用中国软实力的网络空间舆论旗舰,不断增强“中国声音”在国内外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1.发挥主流新闻网站及手机APP的指挥棒作用。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网民已经没有时间去研判和鉴别新闻,这些主流网络新闻媒介展示给网民何种新闻,网民就会接受何种新闻。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支持主流网络新闻媒体的建设,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传播媒体旗舰队伍。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向公众优先展示那些社会层面的正能量事件和人物,以客观理性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对那些网民反响热烈的新闻要予以跟踪报道,及时纠正国内外各种有害信息源造成的舆论混乱,并主动将新闻传播的视野放到广阔的国际舆论市场。
2.高度重视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社交网络上的新闻传递速度非常惊人,朋友圈的转发和再转发,使看似简单的微信里面隐藏着巨大的一环套一环的信息传播网络,亲朋好友之间转发的新闻和信息不会受到太多质疑。这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分享,但同时也为那些虚假信息、谣言和恶意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因此,政府有必要及时采取措施,敦促相关部门和企业关闭那些传播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对那些利用微信进行造谣传谣和进行反政府动员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另外,有必要对微博上一些不断发表敏感政治言论的大V进行监督。一些大V以各种被公众所崇拜的形象出现,却不时地在其微博账号中发表推崇西方民主和人权的观念,宣扬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有害言论,有的大V甚至毫不顾忌地大肆抹黑中国政府的形象,抹黑具有重要积极影响的历史人物。只要他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就应当绳之以法。
3.相关管理部门要掌握网络舆论的“阀门”。网络是相对自由的舆论空间,但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放任网络空间在绝对自由的条件下生长。中国的互联网空间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公众有很多渠道在网络中表达意见和看法。那些正当的不危害社会秩序的言论表达,是公民的言论自由,应当予以维护。对于那些有理有据地批评政府,以监督政府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言论,应该予以尊重和包容。但是对那些蓄意制造事端扰乱舆论和公共秩序的言论和行为要坚决打击。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成为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阀门”,当舆论出现危机和巨大风险时,必须果断出击,利用各种网络媒介渠道正确发声,阻止网络舆论危机演变为社会危机。
4.重视通过非官方的渠道代表政府在网络上发声。政府在网络中发声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味地依靠政府引导网络舆论,会造成政治说教之感。利用非官方渠道在网络中传播政府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鼓励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团体和机构在网络上发表与政府观点和立场接近或一致的言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参加访谈以及在自己的网站或者公众号中发布消息。还应该高度重视智库机构,了解政府政策的专家学者在网上发表论文和新闻评论、发布研究报告、接受采访等,可以发出和政府相接近的声音。非官方渠道的正面网络表达将对网络舆论造成非常有益的影响。网民不会考量他们的身份,更愿意接受他们有感而发的言论。这实际上为政府引导舆论创造了一个既有效又影响深远的路径。
国家软实力的塑造、拓展和应用需要有国内意识形态和舆论的安全作为支撑,需要主流意识形态得到本国国民的持久拥护,也需要有稳定健康的舆论环境。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意识形态的分崩离析和舆论的四分五裂意味着国家将发生剧烈的政治动荡。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和舆论安全的风险可能来势凶猛、声势浩大,也可能悄无声息、暗流涌动。在应对这种风险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跟踪西方世界在网络政治领域的新动向,另一方面需要探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和舆论宣传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实践和经验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将会形成互联网治理的一个新模本。